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杯直播 > 正文

这些地标你都知道?是优秀的东大人了

晓东 晓南,提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你能想到什么? 中西合璧的建筑、极具民国风情的大道、苍劲的六朝松! 晓南 晓东 它们可是校园格局形成与延续所依赖的基石,同时也是校园风格表达最显著的标志呢! 我对这些东大地标可有研究了!今天我们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来考考你对它们有多了解吧~听!它们在群里聊起来了—— 晓南 01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孟芳图书馆 典型的西方古典式样 爱奥尼式柱廊、山花和檐部装饰 孟芳图书馆造型严谨、比例匀称 具有浓厚的民国风情 集中体现了民国时期西方现代文明 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汇和融合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1922年开工奠基 1933年由建筑师关颂声、朱彬、杨廷宝 共同设计完成扩建 原来的品字型平面变成凸字形平面 今天门廊上方仍刻有 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 手书“图书馆”金字 “孟芳”之名至于“孟芳”之名,还有一段颇有趣味的轶事:东大立校之初,校园图书馆的建设刻不容缓,而此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时任校长郭秉文听说江苏督军李纯自杀前立下遗嘱捐资建设南开大学校舍,便以此来劝说继任督军齐燮元出资建设东大图书馆,劝其将善举做在生前,就这样获得了建造图书馆的宝贵资金, 建成后冠以齐父“孟芳”之名以示纪念。 02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体育馆 坐西朝东,面向体育场 体育馆是民国建筑的代表 对当时的建筑技术有着直接的反映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融合 体育馆与老图书馆同日开工 1923年落成 南北对称的木钢组合屋架 木楼板与三楼的环形跑道 玻璃屋顶、青砖贴面与拱形窗 古典柱式和双面上下的扶梯 无处不透出简洁与庄严的神采 这美丽的建筑曾见证了精彩绝伦的盛会 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曾受邀在此讲演 1928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也在此召开 沿体育馆路走来 欣赏她安静的侧影 泰戈尔的演讲与徐志摩的翻译仍回荡于斯 03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头像 ↓↓ ——健雄院 提到“科学馆”,你也许还不太熟悉 但提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健雄院” 你就不会陌生了 西方古典复兴主义风格 长边入口处有爱奥尼柱式的门廊伸出 内有拱门三个 二楼檐下有着精致的浮雕纹样装饰 门窗为铁柱镂花门窗 坡屋顶,波形瓦屋面 双层水泥出挑 入口处还有高大雨棚 爱奥尼柱式爱奥尼柱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另外两种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俄瑞克忒翁神庙。 1923年东大的主楼口字房遭遇火灾 经过校内师生募捐 加上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募款 在口字房原址上建造科学馆 1927年落成后为理学院所使用 工字形平面 中部四层、两翼三层的对称外观 至今仍是由东校门而入的第一道动人的风景 楼内各科学用房布置在走廊两侧 北部中央还有一个扇形的大演播教室 建筑师采用了最朴实和简单的态度来建造建筑 使得科学馆呈现大方简朴的西方古典式建筑风格 科学馆的建立 使得东大拥有全国一流的科学馆 也开启了国立大学接受外国基金会资助的先例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04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南校门 南校门建于1933年 由杨廷宝先生设计 现在门额上的“东南大学”四个字 采用的是东晋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字 进入南校门 两排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构成校园中轴线 整齐和谐地通向远方的大礼堂 将这所百廿学府的巍巍风度尽陈于前 05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大礼堂 大礼堂位于校园正中 坐北朝南,总平面为八边形 主立面采用三角顶山花 与爱奥尼柱共同构图 属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1930年始动工兴建 于1931年4月底竣工 1965年,著名建筑师杨廷宝 主持设计了大礼堂两侧的加建工程 扩建后占地面积达3594.7米 建筑面积达10339.7米 大礼堂底层三门并立 三排踏道供行人上下 入口地面为白色水磨石 设回廊,门厅两层 里面设有接待室 会议厅分为三层 它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 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国民会议即在这里召开 大礼堂因其雄伟庄严的造型 成为校标构成元素中当之无愧的C位 还被许多海内外校友视为母校的象征 是我国近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在全国高校中都是不可多见的 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交融的结果 06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涌泉池 大礼堂前的喷泉建立于百年校庆之际 其名“涌泉” 来源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时刻提醒东大人 感念父母养育 不忘社会资助 铭记母校培养 涌泉位于校园主轴线上 它的设计构思以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为基础 旨在与中心区建筑风格相呼应 体现和谐完美 涌泉的正南方是百年校庆的碑记 是我校著名的学者王步高教授撰写 07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工艺实习场 工艺实习场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校史馆 这座两层高的砖混结构建筑建于1918年 是校园中现存最早的大型民国建筑 也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留下的 唯一能寻到踪迹的学堂建筑 今天留下了整齐却略显沧柔的青砖墙面 据说墙壁用明代城墙砖砌造 由于年代久远 东南大学用水泥修葺墙体 勾砖缝以图原貌 突出如琴键般前律的壁柱、 西南一角嵌入墙中的石碑镌刻着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场立础 纪念民国七年十月建”的字样

这些地标你都知道?是优秀的东大人了

以及门楣上方“工艺实习场”有力的金色楷书 立面上的西方古典装饰中蕴藏着传统的刚劲 似要将你带回多年前的奋斗场景 这里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工艺实习场所 东南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立者们 胸怀民族振兴和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理想 大力组建新的科系 其时设置的工艺专修科 就是机械工程学院的源起 同时建立了含锻工场、木工场、 金工场和铸工场的“工艺实习场” 标志着视实践训练为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先贤们确立起来实践教育理念 并且身体力行 开启了我国早期的工程实践教育 08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中山院 中山院院址原为1922年兴建的中二院 最初用作附属中学的教学楼 高三层,共有教室18间 中央大学时期 为纪念1927年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之名 并表达对国父孙中山之敬意 将该楼命名为中山院 1952年南京工学院成立 中山院为建筑系系馆 1958年为教学楼 1982年拆除重建 新楼于次年落成 面积7433平方米 现为学校主要教学楼之一 也是学校电化教育中心 09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中大院 中大院原名生物馆 国立东南大学时期 学校在筹划科学馆的同时 便有建筑生物馆的计划 当时的郭秉文雄心大志 一心想把东大建成东方的“剑桥” 拟依次建设文哲院、工艺院、农艺院 最后只有生物馆按照原计划进行 中大院与图书馆东西呼应,相得益彰 是校园核心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整体呈西方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 正面为爱奥尼柱式门廊 门廊上部墙面装饰有史前恐龙图案 极富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 是时代建筑艺术的代表 中大院初建为两层,另设半地下室一层 1933年重修,加建为三层 自南高至中大,为生物学系办公楼 我国生物学鼻祖秉志教授曾在此楼办公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 为院办公楼所在地 1957年由杨廷宝设计加建了两翼的绘图教室 以学校历史上曾为中央大学 遂又更名为中大院 如今的中大院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所在地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首开中国建筑教育之先河 底蕴深厚,师承严谨 中国近代建筑学四杰中的三杰 杨廷宝、刘敦桢与童寯常年在此任教 学生之中人才辈出 戴念慈、齐康、吴良镛、钟训正、程泰宁、 王建国、孟建民、段进等相继被评为院士 这里为中国和国际建筑界输送了 一代又一代东大学子和栋梁之才 10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前工院 前工院,初建于1929年中央大学时期 作为两层教学楼使用 抗战胜利后,工科发展迅速 工学院成为全校规模最大的学院 学校遂将该楼划归工学院使用 1952年南京工学院成立 遂命名该楼为前工院 1987年拆除重建,面积10700平方米 现为主要教学楼之一 每至春初时节 前工院楼前高大挺拔的樱花树上 一朵朵 一瓣瓣 一蔟蔟 鲜艳欲滴 满溢芬芳 三层朝南的一间多功能教室 提供了绝佳的赏景视野 每年都吸引东大师生前来打卡纪念 11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梅庵 三江、两江时期 学堂在西北角以松木为梁架建筑三间茅屋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以后 时任校长江谦为纪念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 将之命名为梅庵 梅庵建成后,门前挂有李瑞清手书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木匾 1932年梅庵茅屋被拆除 1933年中央大学将之改建为砖混结构平房 作为音乐教室使用 在梅庵正面,有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 于1947年6月9日题写的“梅庵”匾额 字体遒劲有力,洒脱俊逸 梅庵整个建筑中西结合 环境古朴典雅幽静,自成一局 1922年5月5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委 在梅庵举行成立大会 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梅庵见证了学校光荣的革命史 见证了东大师生灼热的爱国情怀 在学校的建设发展史上 以及社会主义青年革命运动史上 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价值 现梅庵建设成为团二大纪念馆 12 ——是谁在说话呢? ↓↓ 点击查看头像 ↓↓ ——六朝松 在梅庵东侧,生长着古树六朝松 六朝松是东南大学的精神图腾 相传为六朝遗株 高近10米,胸径1.4米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为金陵城古树之至古 “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 六朝宫苑,今已不复找寻 唯此青松历经千余年 栉风沐雨,仍霜干虬枝 纷披偃盖,饶有生意 六朝松见证了六朝宫苑的繁华疏落 见证了《昭明文选》的成书、 《永乐大典》的编纂 更见证了学校辉煌灿烂的百廿办学历程 是“松”还是“柏”?六朝松的树干上挂了两块牌子,分别写着“六朝松”和“桧柏”,难道古树有两个名字?经著名林学家马大浦、黄宝龙鉴定,六朝松其实不是松树,应属圆柏类,其确切名称应为“桧柏”。为什么会有指柏为松的谬误呢?因为过去栽植松柏,民间素有“松树不下山,柏树不上岭”之说,因而,不少地方松柏不分。直到现在,北方民众尚有称柏树为松的习惯。 东大地标沉淀的历史 不是怀旧的陈年记忆 而是一代代东大学子 秉持止于至善的精神 在迈向未来而在现实中奋进 不断进行着充满生命力的延续 这些地标你都猜对了吗? 我们下一期再来“过招” 期待你持续关注哦!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资料来源 | 东南大学校史网 东南大学官微往期推送 配图摄影 | 陈可心 束雯暄 逄康博 韦朝洪 等 美编 | 邓怡然 黄仰含 校史顾问 |郭淑文 项目编辑 |李启悦 一起打卡东大地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