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太原市晋源区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建设机制,精准破解基层社会发展难题,做大做强富民兴村产业,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在日前通报的山西省2023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中,14个“优秀”等次的先行示范县中,晋源区在列,也是2019年至2023年太原市唯一连续五年获评“优秀”等次的县(区)。
做大做强富民兴村产业,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晋源区委宣传部供图)
明确责任抓落实。坚持结果导向,拧紧责任链条,以责任落实倒逼工作落实。强化第一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以“四个亲自”推动巩固衔接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30余项。强化上下联动,带领行业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具体事项100余件,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上门入户、精准服务,推动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强化社会参与,组织40余家企业对全区监测户进行结对帮扶,带动形成帮困助困良好氛围。
以特色产业为巩固衔接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晋源区委宣传部供图)
立足优势抓产业。聚焦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以特色产业为巩固衔接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深化特优战略,晋祠大米恢复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亩产超1000斤。成功申报市级“花卉专业镇”,推动梅芝、振华等花卉企业集聚发展,带动周边3000余人就业。发展大久保桃、玉露香梨、晋源蜜瓜、鲜食番茄等特色果蔬种植6200亩。深化供给侧改革,在古城营、三家村、西邵等村新增温室大棚500余亩,带动增收400余万元。推广“鱼混+”综合种养模式,建成110座养殖池,吸纳就业240余人,年营收约3000万元。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稻田公园,吸纳就业100余人,花塔村年增收60余万元。发展民宿经济,赵家山、赤桥等村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开办民宿200余家,年营收近2000万元。北大寺、长巷、晋祠3个村联合成立文旅服务公司,带动就业400余人,年营收1000余万元。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提质增效,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村占85%,100万元以上的村占58%。
加大投入抓建设。学习引深“千万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聚焦人居环境改善,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41个村8万余人受益。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建设日间照料中心32家、老年餐厅36个、公共浴室29个、公共卫生间11个、卫生室73所,翻新改造农村学校29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聚焦住房、用水安全,对3243户农村危房进行抗震改造和修缮重建,让群众安居又安心。实施3个水源置换工程,关闭封停水井。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实现同城、同源、同质、同价,惠及2.93万户9.47万人。
精准帮扶抓保障。持续推进有力度、有温度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兜牢兜准民生帮扶底线。注重政策帮扶,用心用情、因人施策,为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办理低保手续、发放高龄津贴、进行临时救助,实现“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注重党内关怀,建立健全“六个一”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定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实施特色企业结对帮扶工作,筑牢监测户与企业的结对帮扶线。
夯基固本抓治理。夯实基层基础,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派驻村第一书记6人次,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0个。加强“全科网格”建设,遴选网格员412名,做细做实创城创卫、扫黑除恶、反诈防诈、矛盾化解等工作,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倡导勤俭节约、建设文明乡风。(杨润德 王惠林)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