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最新统计显示,深圳社康机构数量达933家,遍布各社区,已基本形成“15分钟社康圈”。平均每两万名常住居民就拥有一家社康机构,90%以上的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抵达一家社康机构。
933家社康遍布全市
“社康服务扩容提质”被《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列为“1号重点工程”,2020年以来,深圳新增社康机构250余家,总数达933家。
为了提升社康“战斗力”,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好病,深圳以系统连续健康服务为导向,发布基层医疗集团建设规范、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办法等20多项标准规范,全市以区属综合医院为牵头,联合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护理院、康复机构等组建21家基层医疗集团,开展“市带区、区社一体”城市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启动建设妇幼健康联合体。
医保部门推出参保人统筹报销制度,在绑定社康看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为75%。退休人员、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可享受更低折扣;8种慢性疾病在社区首诊可享受药品打“五折”、签约家庭医生打“两折”等优惠。
社康已成为深圳人最靠得住的“健康守门人”。去年,深圳社康诊疗量较2022年增长32%以上,全市85.5%的高血压门诊、79%的糖尿病门诊服务由社康机构承担。今年,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增长。
42+16类“健康礼包”人人可享
深圳通过“家庭病床”送“医”进家,探索将养老服务与家庭病床服务结合的“两床融合”机制。去年,全市共建立家庭病床21885张,较2022年增加4437张,社康机构全科医生人均建床3.66张,较2022年提高0.66张。家庭病床正逐步成为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这一分级诊疗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让患者“转得下、接得住”。
8月,深圳为居民提供15万个结直肠癌免费初筛服务名额,在深圳居住满3年、45至74周岁的常住居民,都可以在全市10个区(新区)的770家指定社康参加。
目前,每位深圳人可享受42类公共卫生服务,其中16类是深圳自己的“补充包”,包括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覆盖全民、贯穿全生命周期。
社康机构是近2000万深圳人基本公卫服务的“主力军”,从根基上推动深圳医疗卫生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最新版《深圳市居民健康白皮书》显示,深圳市核心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69/10万、1.12‰、1.47‰、49.84%“健康中国2030”所确定的13项目标中,深圳已提前完成10项,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称号。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