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杯直播 > 正文

体育经济会展经济关于浦东新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浦东新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个完整年,是推进“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浦东新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积极落实自贸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经济发展注重稳增长、稳预期,社会民生建设注重强项目、强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有序。 表1:2023年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 指标 类型 完成情况 年度目标 完成数 同比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 预期性 16715.2亿元 4.8% 增长7%左右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预期性 1300.8亿元 9.1% 增长5.5%左右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预期性 3452.5亿元 14.1% 3150亿元左右,增长5% 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预期性 13660.8亿元 2.6% 1.37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预期性 53.9% —— 50%左右 6 商品销售总额 预期性 57814.4亿元 -4.3% 增速高于全市4个百分点 7 外贸进出口总额 预期性 25759.0亿元 4.7% 稳定增长,与全市同步 8 实到外资 预期性 103.4亿美元 -6.4% 115亿美元 9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预期性 83件 (统计口径调整,无同比数据) 75件 10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 预期性 1703家 有效期内高企总数4922家 —— 1700家 1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预期性 90985元 8.2%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2 社会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约束性 47% —— 46%以上 13 新增就业岗位数 约束性 14.1万个 4.0% 13万个以上 14 本市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 约束性 31442人 —— 完成市下达任务 3.39万人以内 15 新增养老床位数 预期性 1544张 —— 1000张 16 保障性住房开工(筹措)面积 约束性 151万平方米 —— 150万平方米 17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97.6%

体育经济会展经济关于浦东新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75%左右 18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约束性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3%左右 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年度统计指标。 今年以来,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敢闯敢试,改革开放取得制度型突破 引领区建设加快落实。区《实施方案》450项具体任务已完成423项,占比94%。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建设《年度重点工作》100项任务稳步落实,总体实现年度工作目标。“苗圃变森林”计划年度38项重点事项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一批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拓展,试点主体进一步扩围,管理方式向条件管理转变并形成制度化安排。 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提前谋划部署,市、区明确责任分工、工作要求,共同推进落实。聚焦市场诉求,深化应用场景,推出全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检疫改革、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建设工程治理和维修保养制度改革等一批改革试点。 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高效率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市级实施方案、区级工作安排均已印发,29项改革举措中已经或可以基本落地的有23项,其中数字经济消费者保护等10余项举措已出台相关细则或形成落地案例;海关预裁定展期、跨境金融服务产品等6项需进一步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已由国务院印发,聚焦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7个方面,提出80条措施。高规格完成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10周年主题论坛,正式发布10周年白皮书和100个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共同发起《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倡议》。10周年改革建设成就展全面展现10年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推出百亿级传播的“浦东Moment——在浦东 共未来”浦东城市形象片及“外籍人士看自贸”系列专题片。中央及本市主流媒体全平台刊(播)发自贸区10周年相关报道4000余条,全媒体收听收看阅读转发点赞量超300亿次。高站位推进政策制度创新。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开展全国首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19个项目开展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试点,首创的50多条举措在全国和全市复制推广。中国海油与道达尔能源完成首单液化天然气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高质量推进平台建设。全国首个“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获批创建,明确在浦东打造中心功能区。已有12个“丝路电商”伙伴国入驻“全球汇”,积极推动设立“丝路电商”合作研修中心和国际智库联盟。“离岸通”平台项目一期完成验收,二期稳步推进,平台注册企业已超过百家,相关企业2022年离岸转手买卖收汇金额合计超过220亿美元。累计发行122单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规模约837.1亿元人民币(等值)。“国贸公服”成为全国首个离岸贸易额突破百亿的在线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累计上线91单基金份额,已成交69笔约202.8亿元。推进国际经济组织集聚计划(GOC),全球赠与基金会(美国)上海代表处、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中国香港)上海代表处等落地。高标准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三期扩区获批。持续优化完善创新适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试点方案,形成外高桥港综保区与外高桥港之间创新发展“区港联动”初步方案,完成“区港联动”升级试点首票进区。GE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项目投产运行。首趟“沪滇·澜湄线”国际班列自芦潮港中心站发车。 表2:2023年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功能建设主要成效 片区 主要情况 保税区片区 非报关货物系统试点企业由11家扩增至69家。推动“先进区、后报关”模式恢复运作,首家试点企业已实现常态化运作。培育意向加入GOP企业25家,11家企业认定为跨国地区总部。引进永远幸三期项目、三星半导体分拨等重大外资项目。11个新设SPV落地。依科赛、博腾、阶梯医疗研发中心等项目落户。医疗装备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牌。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跨境研发生产先行区累计集聚重点企业30余家。开展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诚信建设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联合激励措施由67条增至82条。科医人项目进入技术审评和核查阶段。 陆家嘴片区 发布《浦东新区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财资中心集聚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陆家嘴金融城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沙特利雅得开设海外办事机构。与老挝澜湄发展基金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等签署对外开放合作备忘录。引进21家持牌类金融机构、25家功能性航运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全国首批4家新设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均落户陆家嘴。27家外资资管机构获得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44家获批QDLP试点资格并展业。新增各类总部14家。累计推荐88家企业进入新型离岸贸易白名单,12家重点企业开展新型离岸贸易业务。“陆家嘴会客厅”揭牌。举办首届陆家嘴百亿品牌全球峰会。构建优化营商环境八大体系,发布24条具体举措。陆家嘴国际会计中心已吸引4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会计组织、专业院校等机构加入,累计举办业务对接会、企业圆桌会等各类重点活动60余场。加快龙阳路综合开发、民生路筒仓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世博片区 招商引资、安商稳商取得实效,累计落户20个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净稳定率保持在100%。国际经济组织集聚计划取得新进展,新增注册2家,新增办公5家,累计达到21家。“一带一路”经济信息共享网络上海联络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滩基地正式揭牌并落户世博。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建设稳步推进,已集聚1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规模企业,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签约,与一批功能性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千古情景区重新开放、前滩31正式营业。打造第一届“世博前滩BETTER生活节”,爱马仕2023秋季女装首秀、2024上海时装周、2023蒂芙尼品牌艺术盛典活动落地世博。总部型企业加快集聚,跨国公司总部累计达到7家,各类总部累计达到23家。 张江片区 张江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工作井隧道全线贯通,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项目成为国内首个正式开工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上海光源二期、活细胞成像等线站工程全面向用户开放。加快推动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和功能复合试点,《关于促进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土地管理试点意见》正式印发。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新认定外资研发中心8家。推动商飞5G工业创新中心、先进超声技术研究所落地。开展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境便利化试点和研发用物品通关便利化试点工作。累计推荐500余名人才获得居转户年限缩短落户资格。出台张江科学城打造科创特色营商环境10大举措。推动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长效发展,实现政策、审批全覆盖。 金桥片区 举办2023长三角科创和产业创新(浦东金桥)发展论坛、“金桥智造峰会”、国际AI高峰论坛等活动。举办金桥首届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成立金桥产业资本联盟。开展2023“金桥杯”移动通信创新应用专题赛和“元宇宙”圆桌论坛。2家企业入选首批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7家企业获评“张江之星”;3家企业成为浦东首批“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GID)链主”企业;4家企业成功申请AEO高级认证。3家自动驾驶企业15辆车获得浦东新区首批发放的无驾驶员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召开自贸区十周年金桥片区创新研讨会,为16家企业颁发“金桥创新经验成果奖”。开展智能工厂诊断,实现智能化诊断自评全覆盖。浦东首个“工业上楼”项目“金桥·擎天”加快建设。 临港新片区 制定《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全力推进开放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地建设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集聚首批15家保险机构。临港实验室、长电科技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特斯拉储能、中科创达、上海国际算法基地等项目落地。上海财大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设立并顺利运行。发布临港科技创新20条,启动设立规模达2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打造浦软临港园等首批临港滴水·科创驿站。滴水湖AI创新港核心区已导入14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布局储能产业,推动打造一批储能及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应用场景。举办首届临港开放发展周、临港科创周等活动。上海临港锦江国际酒店等3家酒店开业,全年累计吸引游客数量近900万人次。全面实施“人才筑巢工程”,引进、落户人才3.1万人,同比增长44%。上中东高中部等学校顺利开办。 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深入实施《浦东新区加强集成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行动方案》,落实市行动方案6.0版任务分解表、推动一批浦东新区重点工作、开展十大提升行动,市行动方案涉及浦东任务全面完成。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深入实施。累计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超6500张,发出全国首张“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行业综合许可证。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实施范围扩大至22个行业,累计办理许可1800余件。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累计受理设立、变更登记超8.6万户次。政务服务不断优化。窗口“智能帮办”累计办理超9.4万件,收件一次通过率超98%,新上线192个高频办事事项。高频事项“免申即办”试点累计办理944件,并在全国首创行业综合许可变更、注销“免申即办”。移动端远程“直达帮办”累计办理超6.5万件,服务企业超3.1万家。审批全过程电子化累计上链电子材料超2.6万份。企业专属网页累计采集、推送政策2800条。线下服务专窗功能拓展,中信保“出口信保”政策性保单申领累计支持外经贸出口金额达10.9亿美元。率先将“桩基先行”政策由重大项目扩大至全区并在全市推广,平均缩短项目开工等待时间2个月以上。不动产登记服务完成上海首例“交房即交证”工作,实现税费和登记费线上一次收缴,受理大厅自助式服务体验区实行受理窗口“一表申请”,全年完成登记发证21万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归集各类信用数据140余万条,实现全区市场主体全覆盖。浦东新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2023年上海市各区信用建设成果观摩优胜奖”。“区企业信用赋能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服务3300余家次区内企业,并在上海市信易贷观摩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示范子平台”称号。“信易+和谐”案例入选2023年全国“信易+”应用典型案例。畅通信用修复和异议申诉渠道,全年帮助552家次企业重塑信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健全。浦东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2023年浦东新区《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达2978件。设立4个海外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构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网络。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浦东分中心为25家企业出具纠纷应对指导意见书。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为拟上市企业出具高价值专利评估报告100份。获评1个2022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1个2022年全国专利行政保护典型案例及1个2022年度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在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3项金奖,占全市金奖数量的75%。知识产权国际运营平台交易运营服务项目共553宗,金额达92.9亿元。 法治保障不断完善。立法项目稳步出台。成立7个领域立法专项小组,增设3名境外法律专家担任立法专家库成员,建立首批18个“区政府基层立法工作联系点”。新出台“促进融资租赁发展”等3部浦东新区法规和“景观照明管理若干规定”等9部管理措施。2021年以来,共推动出台浦东新区法规18部、制定管理措施22部。高质量开展未来规划,《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3-2027年)》纳入浦东新区法规项目43件。《浦东新区管理措施五年规划(2023-2027年)》正式公布,共安排52项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立法实效有力提升。“市场主体退出制”累计简易注销5000户。“CCC免办”管理措施已惠及企业近5000家。化妆品浦东法规实施一周年以来,化妆品备案人、境内责任人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区法院实施破产新规,2023年已审结的破产案件中,34.8%的案件适用简易破产程序审结,最快46天审结。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实施后,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解优先推荐制度被国务院纳入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已成功调解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累计60件;浦东成功入选“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发布全市首部《商业秘密保护指南》,6家单位入选上海首批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站(点),累计建成区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站(点)36个、示范区3个。推动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改革试点累计认定特殊物品白名单企业11家,完成15批次特殊物品风险评估。督查评估工作有力推进。对“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新型研发机构”等浦东新区法规相关实施主体开展实地督察,对“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建筑物外墙墙面以及建筑附属构件脱落隐患治理”等管理措施开展成效评估,持续推动法规落地见效。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稳妥开展决策管理,《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获评2023年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后评估优秀案例。优化政务公开工作,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近1.5万条。开展政府开放活动86场,参与群众1.4万余人次;组织公众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3次,共同参与议题审议,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完成区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换届工作。法律服务业快速发展,新设律师事务所20家,浦东目前拥有律师事务所320家、执业律师8955名、外国律师事务所代表处36家、司法鉴定机构10家、公证机构4家、仲裁机构3家。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家分中心在南通揭牌成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新增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家合作共建单位。开展“上市问诊”模拟审核、“创星未来”行业沙龙等品牌活动,累计举办各类活动450余期,服务长三角企业6600余家次。签署长三角“五市一区”食品安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长三角高技术服务业质量提升试点顺利通过验收。第七届浦东健康论坛暨区域疾控中心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圆满举行。“东体之星”2023长三角青少年体育系列挑战赛首次实现三省一市联动举办。助力共建“一带一路”。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累计发出七国通用合格(GCC)、电工产品测试(CB)等各类证书超1.5万张,新设中亚分中心和沙特服务站,将受理沙特标准组织(SASO)证书范围从上海扩展至全国。在沙特利雅得开设海外办事机构,举办首场中沙投资对接活动。中东最大的电力与海水淡化公司设立中国投资总部并签署合作协议,首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1亿美元,被列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一带一路”经济信息共享网络上海联络处正式揭牌。以约旦阿拉伯银行、阿布扎比第一银行等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银行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分行。参与“坦桑尼亚在线数学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中坦数学教师交流。开展“援老挝农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进行示范课教学与教研指导。成功举办第五届上海“一带一路”电影周,放映场次110场,观影观众达1.4万人次。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实效。做实“携手兴乡村”,28个街镇与帮扶地区的78个乡镇开展结对帮扶。选派80余名教育、卫生人才赴大理、怒江支教支医。开展“沪滇协手兴乡村采风创作”“文化润疆·非遗传情”等文化交流活动。 (二)向稳向好,经济运行呈现曲折式前进 经济运行呈现恢复态势。一季度以3.1%的GDP速度平稳开局,上半年增速冲高至9.7%,第三季度低基数效应转变为高基数压力,经济增速有所下探,但仍好于一季度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715亿元,增长4.8%,较2022年提高3.7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跨周期表现稳定。GDP两年平均增速2.9%,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年平均增速5.3%,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重点行业释放积极信号。工业稳定器作用显著,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66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52.5亿元,增长14.1%。金融业平稳发展,前三季度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849亿元,占全市近六成。商品需求稳步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完成4090.7亿元,增长13.6%;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5759.0亿元,增长4.7%。 硬核产业取得突破。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获评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秀”等级。未来车:制定《浦东新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开放区域自动驾驶测试道路累计超580公里。上海南港码头汽车出口覆盖近30个国家和地区。特斯拉上海工厂实现第200万辆整车下线。汽车制造全年完成产值4628.0亿元。创新药:新上市4款1类新药、4款创新医疗器械。全球首个基因工程菌团体标准和国内首个零售药店经营CAR-T治疗药品服务规范正式发布。上海张江国际合成生物创新中心落地。建设浦东新区医产融合创新策源平台,29家企业的45个产品入围第一批创新药械产品推荐目录。首届(张江)国际生物工艺与工程大会顺利举办,“中国生物医药新基建联盟”成立。生物医药全年完成产值719.9亿元。中国芯:13家企业芯片荣获第十八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奖。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正式开园。举办“芯聚浦东”集成电路创新生态浦东大会,发布首批10个浦东集成电路专业服务平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全年达到近2500亿元。智能造: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运营。中国船舶沪东中华开发设计的最大型LNG运输船获四大国际船级社AIP证书,标志着中国LNG运输船研发设计建造正式跨入超大型领域。全球首艘中型自主航行智能游艇研制完成。成功推荐10家企业获批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或平台。成套设备全年完成产值1541.4亿元。蓝天梦: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向海外航司交付第二架ARJ21飞机。张江研发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首架机完成首飞。航空航天全年完成产值142.7亿元。数据港:启动国内首个数据交易链建设,发布全球首个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上海数据交易所上线高质量语料库,累计挂牌超60个语料数据产品,挂牌数据产品超2000个;单月交易额最大突破1亿元,全年交易额突破11亿元。全球数商大会成功举办。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新增入驻企业近30家。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落地。产业园区能级提升。累计创建16家市级和15家区级特色产业园区,总覆盖用地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率先在重点园区探索运营方式创新,着力打造更具品牌标识度的特色产业园区。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获评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新动能发展加快谋划。总体部署不断加强。制定《浦东新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新动能,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浦东新区元宇宙产业发展。编制完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前瞻研究持续开展。布局智能算力中心,推动AI及其应用产业集聚,带动算力设备产业链高速发展。加快区块链监管服务平台及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建设浦东智能算法服务平台。形成浦东新区量子计算产业发展报告,推动解决量子实验室建设上海基地空间保障问题。初步形成新型储能产业链技术图谱。提升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能级,积极布局隐私计算等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探索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底座,推进全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浦东新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56家企业获评上海市智能工厂,占全市1/3。全市已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11件中浦东占7件,全国首家通过安全评估的金融企业来自浦东。“双碳”工作扎实推进。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揭牌成立,完成项目库建设前期准备,征集首批项目入库。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0.3万千瓦。 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民营经济座谈会机制,与民营企业进行常态化沟通交流。做优“同心学习会”平台载体,完善党外人士知情明政工作机制,为党外人士精准建言打下坚实基础。举办“惠商讲坛”16期,覆盖上万人次。选树9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获“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高桥镇商会品牌“理想·荟”获得市工商联所属商会“一会一品牌”建设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最佳品牌奖”。做好民营企业诉求回应。打造“政企面对面”品牌,对话重点民企499家。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参与政策制定、平等市场准入、完善信用修复、司法保障服务等重点领域,出台具体服务举措18项。深化政会银企四方合作,设立金融服务工作专员,累计帮助5709家民营企业获得贷款超480亿元。企业合规告知全面铺开,发送新入市场主体企业合规管理提示2万份。民间投资稳步发展。鼓励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2023年浦东新区民间投资实现492.5亿元,同比增长37.4%。 经济促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促发展政策持续出台。“强动能增活力优服务行动方案”(区32条)全面落实,新出台细则10项。制定出台落实市委十二次全会意见的实施方案。稳外贸16条、大宗商品稳增长等政策措施出台。重点企业政策“服务包”制度落实,梳理区级政策56条,对政策进行逐条拆解分类,结合重点企业特点进行匹配,形成“一企一服务包”。投资促进机制不断优化。发挥投资促进一中心、二中心服务作用,重点企业净稳定率超过99%。举办6期全区招商骨干人员专业化培训,线下参与约500人次。持续完善招商引资一体化信息平台,梳理上报重点项目共766个,推动落地项目350个。开展外资促进攻坚行动,完成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覆盖走访,推动41个项目到资10.5亿美元。举办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重点投资来源地的13场圆桌会。首次推出促进浦东文创类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八条举措”。全区产业科技项目签约落地693个,投资总额1414.8亿元,其中1亿以上重点项目176个。持续开展“风从东方来”全球分享品牌行动,组织产业科技类专题投促活动200余场,举办进博会浦东投资促进交流会、浦东新区全球营运商计划推进大会暨第九届总部经济十大样本发布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发挥国资国企载体、品牌和生态集成服务优势,动态更新区属企业物业资源、客户需求两张清单,全面配套支持企业实现物业去化与战略招商协同联动。存量产业用地扩容提质。《关于促进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土地管理试点意见》出台,积极开展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和功能复合政策试点。加大“零增地”改扩建政策实施力度。浦东首个“工业上楼”项目“金桥·擎天”加快建设。五经普工作稳妥有序开展。浦东作为全市唯一实行全域全流程试点并同时参与专项试点和综合试点的区,圆满完成“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单位清查普查方式研究”等14项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单位清查摸底工作。 (三)高能高效,“五个中心”实现竞争力增强 科创中心建设多方面发力。“五个一批”项目建设提速。第四轮“五个一批”项目完成年内计划,开工41个项目。张江科学之门东塔、西塔主体结构封顶、幕墙施工完成。大科学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上海光源向企业用户开放超1000机时,达到2022年全年的2.4倍。高能级机构平台加速建设。张江基因岛开启运营。“自然杀伤免疫细胞精准治疗共性技术”研究项目、卫星互联网系统科技创新平台、张江mRNA国际创新中心(一期)项目、“计算+与药物精准设计”和“计算+工程:智能仿真与感知”等项目加快建设。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全年授牌25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累计达90家,赋能企业超3000家。新增外资研发中心12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03家,有效期内高企达4922家。13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一批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约占全市1/3。构建渐进培育、梯度发展的企业培育服务体系,浦东新区目前拥有“单项冠军”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2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00家左右。出台孵化高峰高原计划,浦东共有194家创新型孵化器、7家科技企业加速器,孵化面积超140万平方米。揭榜挂帅平台累计发榜项目超200个,意向投入资金总额超7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推荐工作稳步推进,2023年和2024年浦东分别有12项和20项指南推荐到国家基金委。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浦东)取得重大进展,正按市级要求积极推进新型事业单位法人注册工作。高素质人才进一步集聚。推出“1+1+N”人才政策体系,实施明珠人才计划,首批遴选出800余人;出台院士、博士后、技能人才等领域人才专项政策。推出浦东新区全球引才伙伴计划(GTP)。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同比增长40.1%。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和外国专业人才6959人,留学生落户、国内人才直接落户等超3万人。实施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推荐“直通车”,制定重点产业(领域)“高精尖缺”海外人才认定标准。承接外籍高层次人才资格认定事权。发布浦东新区境外职业资格证书清单2.0版,累计完成212单证书认可。全年新增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2家实践基地入驻单位,首批6家企业挂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全球名校人才直通车、国际人才港论坛等品牌活动。浦东国际人才港枢纽平台服务海内外人才19万余人次,推出浦东国际人才驿站,累计服务约70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完善“租购补服”人才安居保障体系,新认定区级人才公寓超7000套,推出浦东新区人才安居信息服务平台。 金融中心建设多领域提升。高能级机构进一步集聚。全年新增35家持牌类机构,总数达到1208家,新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2家。新增13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境内上市8家(包括科创板5家),境外上市5家。浦东累计拥有上市公司240家(其中科创板49家,占全市55%),累计拥有融资租赁公司1215家,全区融资租赁资产规模超2.3万亿元,约占全国40%。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开发性金融支持浦东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集聚首批15家保险机构。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深化。2023年共4483家次浦东企业获得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贷款金额达146.8亿元。16家重点银行向超6万户企业发放普惠金融贷款近1500亿元。绿色金融产品稳步发展。浦东绿色50ESG指数涵盖50个注册在浦东的上市公司样本,合计总市值2.1万亿元。浦东绿色主题信用债指数涵盖154只绿色债券,总市值超6000亿元。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建设。科创金融不断强化。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学城“双城辉映”产融对接平台正式启动,打造金融和科创联动示范基地。科创板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暨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授牌仪式成功举办,《浦东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白皮书》首发。强化知识产权金融,落地上海首单混合型科创票据,推出首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临港知in贷”。浦东开发的“IP保险共保体”模式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保险发展白皮书(2022)》。2023年浦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数235笔,金额达42.5亿元。 航运中心建设多层次融合。港口枢纽门户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国洋山港”籍登记注册船舶达47艘,居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位。全球首创的双层立体作业集疏运中心建成。上海东站站场区及站前区控规获批,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涉及的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开工。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444.8万标准箱,占全市比重90.4%,支撑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四年排名世界第一。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344.0万吨,同比增长10.4%,占全市比重90.5%。机场旅客吞吐量5447.6万人次,同比增长284.2%)。航运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船供物料产品编码系列标准行业应用,107家产业链企业签署系列团体标准承诺执行书。高能级航运主体进一步集聚。中国船东协会等航运机构落户。马士基航空货运、宝莱吉物流、新良谷物流、东航数字科技等航运项目落地。陆家嘴智能航运特色产业园集聚智能航运企业130余家、产业链主企业10余家、上市企业2家。航运创新进一步深化。国内首单海上船到船加注保税LNG业务落地。在全国首创推出国际船舶管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累计推动30家企业开立FT账户,业务场景涉及船舶管理、供应、运输、代理等,结算规模约35.5亿元。举办首届浦东航运周、浦东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高质量发展大会、2023上海浦东国际航运金融论坛等活动。 贸易中心建设多元化创新。总部经济不断加强。推进全球营运商计划(GOP),发布推动全球营运商计划(GOP)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新增GOP企业35家,累计达218家。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累计449家。全年认定民营企业总部、大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营运总部等各类总部超100家。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功能提升。全仓登上海项目累计上链客户855个,累计登记上链期货仓单保税铜1.3万余吨,20号胶4900余吨。上海期货交易所首次同步上市期货期权品种—合成橡胶期货及期权,首批“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揭牌。铂族贵金属国际贸易创新中心签约落地。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已集聚1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规模企业,成功举办2023世博地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新型贸易稳步发展。“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取得文物艺术品交易服务相关资质。44家企业获评上海市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阿里巴巴国际站浦东数字贸易服务基地正式落地。组建促进浦东新区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梳理形成浦东新区50家梯度培育主体名单,其中15家企业进入全市第一批培育名单。会展复苏趋势良好。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峰会回归浦东。全球三大消费电子展会之一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提升展览规模至16万平方米,19个10万平米以上大型展览成功举办,引进首届中国国际AI游戏产业大会。全年主要场馆共举办各类展览216个,举办总面积846.5万平米,共吸引展商13.3万家和专业观众700.8万名。 消费中心建设多样化丰富。消费载体加快建设。花木保利时光里竣工招商,全球首个迪士尼乐园“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正式开放,临港冰雪世界实现造雪。全年新增商业面积30万平方米。文体旅招商引商持续开展。首次召开国际消费中心全球推介大会,在巴黎推出首次海外推介会。首届全国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暨投融资大会在浦东举办。首店首发经济继续做强。发布浦东新区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行动方案。聚焦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GCC),全年引进首店超200家。爱马仕2023秋季女装首秀、2024上海时装周、2023蒂芙尼品牌艺术盛典活动、浪琴新品发布会等落地。国内首家化妆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商店首发落地浦东,全球五大化妆品领军集团中已有4家在浦东提供现场个性化服务。消费模式更加多样。推进前滩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浦东夜滨江市集期间14天客流突破57万人次。国际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首批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上海市首批“境外人士支付便利化示范商圈”。全年新增营业性演艺空间13.6万平方米,新设立影院7家。119家浦东体育场馆入选上海体育消费券定点使用场馆,带动体育消费超2100万元。浦东森兰体育产业大会顺利举办。浦东足球场、申慧城获评2023上海市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项目),世界箭联射箭世界杯赛上海站、ISPO亚洲(夏季)运动用品与时尚展获评2023年上海体育消费节典型案例。消费活动多姿多彩。开展“五五购物节”、金秋购物旅游季、拥抱进博首发季等活动,累计开展特色活动超300项。首创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在线上发布浦东活动专章,实现线上引流。文旅行业全面复苏。通过首届上海艺术图书展、第八届上海对话高质量活动,进一步强化浦东在上海打造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过程中的品牌影响力。232家民宿获颁综合许可证,11家获评上海市星级乡村民宿。“春暖花开休闲游”获推2023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浦东乡村‘心’感触之旅”获文化和旅游部推介。国际旅游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2562.7万人次,同比增长151.4%。全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9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直接营收总额354.8亿元,同比增长117.4%。 (四)尽心尽力,民生改善注重满意度提升 民生项目不断提效。“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收官。持续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基本单元,570项任务已全部完成。浦东“15分钟服务圈”资源配置标准化专项试点项目被评为2023年上海市标准化试点示范案例,并被编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典型经验案例集”。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前完成。5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在9月底全部完成。其中,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新增社区托育额度、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等26个项目超额完成。推进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完成13个“童悦空间”项目。民心工程扎实推进。首轮区民心工程(2021-2023年)的18个项目全面完成,新一轮市民心工程涉及浦东新区的17个项目中,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新建改建各类健身设施、为老服务便捷可及、早餐工程等12项提前完成当年任务,其余项目抓紧冲刺。全面启动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立项工作,广泛征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群众意见建议。 教育强区加快打造。学校建设持续提速。新开办明珠迎桥小学等9所学校,新开工学校20所。在临港新片区打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建成投入使用,上海临港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筹设申请获批。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成功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成功申报为全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新增普惠性托育点7个、幼儿园托额近4000个。36个街镇全覆盖开办40个社区托育“宝宝屋”,可提供服务托位8160个。东方江韵幼儿园等11所幼儿园成功创建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深化与优质高校合作办学,交大附属浦东实验中学北校、交大附属浦东实验小学北校正式揭牌。推进高中“双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推动高桥中学创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新型职业院校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获批。持续办好3所特殊教育学校,扩大学前、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特教班的学位供给。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100所实验校的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持续深化思政教育,制定浦东新区“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建设方案。教师队伍加快打造。完成招录进编教师2798名,引进“两特一正”和骨干教育人才共6名。启动第二期浦东新区名校(园)长培养项目。组织“双特论坛”“浦东杏坛”等高端教师学习交流活动。 医疗卫生全面提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完善。浦东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持续做好各类甲乙类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防控,在浦东医联体内64家区属医疗机构和58家社会办医院落实疾控专员制度试点。医疗服务体系持续优化。重大卫生项目建设加快,龙华医院浦东分院、浦南医院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分部、肺科医院达标建设等项目竣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一妇婴东院改扩建等项目加速推进。东方医院入选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并制定实施方案。研究型医院建设发展取得突破,上海自贸区首家研究型医院——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正式揭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区4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置CT、移动DR、肺功能检测仪、心脏超声等“四件套”检查设备,平均配备药品1170种,同比增长62.3%。积极打造“一院一品”,泥城与万祥社区的腹膜透析中心、金杨与北蔡社区的消化内镜中心等均已形成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常住人口、十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分别达45%和77.4%。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启动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成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伟三社区服务站等4家上海市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 养老事业持续深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速。新增养老床位1544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7家、老年人助餐场所28个,改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33张,完成适老化改造1230户。上钢养护院正式开业。新一轮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获批。养老服务持续优化。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和标准化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综合水平。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的基础性服务全部免费提供。“浦老惠”养老服务平台注册人数达41.5万,共设有11个场景,咨询和服务订单总量72.7万件,新上线“一键叫车”“陪诊服务”功能。长护险基金全年累计支付4.2亿元,服务老人近5.7万人。养老队伍建设有序推进。持续开展青年养老管理人才“珠峰计划”,定期组织院长提升班等。建立养老服务“工匠”工作室,首批设置16家养老服务技师工作室。浦东中高级护理员比例已达25%。 文化体育稳步发展。做好全国文明城区复评创建工作。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前滩31演艺中心正式营业,首秀推出《叁壹秀》《音乐之声》等优秀作品。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周浦体育中心投入试运营,上海博物馆东馆基本完成建设,上海大歌剧院、川沙体育场等项目有序推进。文化活动全面开展。全年举办千人以上演出超2400场。筹办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浦东文化艺术节、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浦东群艺馆推出沉浸式艺术秀《印象浦东》,浦东历史博物馆推出首个跨年大展“中国盐文化文物珍品展”。打造全市首个公交与阅读融为一体的网红“书香巴士”——“悦行浦东 阅见文明”浦东文明实践书香巴士。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加大。公共文化场馆延时服务已实现全区36个街镇全覆盖。推进社会大美育纵深覆盖,打造32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3402场艺术普及活动,深入实施市民艺术夜校服务点项目。体育赛事能级加快提升。成功举办全球最高垂直马拉松赛——上海中心垂直马拉松赛。上海半程马拉松赛累计报名人数7.9万,创历史之最。在第十九届亚运会上,3名浦东籍运动员斩获2金1银的好成绩。全民健身持续深化。完成社区市民健身中心5个、长者运动之家3个、市民健身步道8条。翻新源深体育场塑胶跑道,全天免费开放时长达9.5小时。开展健身排舞等“活力浦东”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举办各级各类体育培训及讲座1526次。 民生保障兜牢底线。稳岗就业持续加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4.1万个,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标准内。推进市区两级就业、创业、培训政策,发放中央就业补助、区级各类就业补贴资金近3.6亿元、惠及27万人次。为浦东户籍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覆盖提供就业服务,帮扶就业率为90.5%。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成近150家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做实做强就业供需匹配、就业援助帮扶。上海市首家行业零工市场揭牌。成立上海市首家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中心。社会救助做实做细。实施服务型社会救助项目,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开展低保和临时救助对象救助情况档案核查等,推动帮扶更及时高效,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全年支出社会救助资金约5亿元,涉及社会救助主要对象近2.9万人。住房保障扎实推进。建立高效规范的安置房源管理机制,强化供后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保障房入住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征收安置房已开工约151万平方米,竣工151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建设筹措4858套,完成供应超1.7万套。逾期过渡问题加快推进,共解决2717户,街道范围内逾期过渡问题全部解决。生活性服务不断优化。“1+2”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持续推进,推动上农批蔬菜一级批发比例由30%增加至60%。金杨市集荣获“中国商品市场时尚市场”称号。浦东在首次上海市“菜篮子”区长负责制考核中获得优秀。建立267家应急网点及粮食储运、加工和物流配送企业等组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在全市率先试点开展地方政府储备粮管理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985元,高于全市水平。 (五)善作善成,城市建设加快系统化推进 “三个圈层”建设扎实推进。出台并实施《浦东新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区建设的意见》,整体谋划现代化城区建设政策体系,全力打造“精品城区、现代城镇、美丽乡村”三个圈层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区新格局。精品城区彰显街道特色。深入实施精品城区三年行动计划。12个街道按照“一街道一方案一特色”,编制发布各街道精品城区专项计划,形成了“璀璨陆家嘴”“锦绣花木”等一批特色方案。创设“精品城区项目专项包”并配套编制管理导则,强化街道统筹项目实施的能力,大力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建设,累计开工238个项目,完成190个项目。现代城镇突出产城融合。出台并推进现代城镇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城镇面貌全面更新、服务治理能级提升,24个镇均已发布各镇现代城镇专项计划。重点聚焦做强城镇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城镇圈建设。加快骨干路网、轨道交通、河道和绿地、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促进区域融合。累计开工558个项目,完成226个项目。美丽乡村聚焦百村示范。出台并推进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高标准打造精品示范村。完成第五批航头镇牌楼村等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累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达到17个。完成第六批18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村庄设计和项目清单锁定工作。泥城镇海关村等8个村建成2023年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累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49个。落实推进区属国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57个。 城市更新稳步开展。新区重大建设项目有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制定《浦东新区交通强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5年)》。S3公路浦东段高架通车,杨高路改建工程主线、沪南公路改建工程通车。外环“南畅东抬”、金海路快速化、金科路等项目开工建设。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沪通铁路、机场联络线、21号线、13号线东延伸等项目稳步推进。“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有力有序。全年开工项目41个,累计开工项目266个,其中建成项目103个。世博区域前滩四方城、前滩信德文化中心、陆家嘴数智天地一期等陆续投用,金桥区域金桥壹中心、金桥1851等项目加快推进。“五彩滨江”建设取得进展。黄浦江东岸南延伸段2公里实现贯通,歇浦路8号工业遗存建筑修缮工程竣工,持续打造浦东滨江公共空间新亮点。“两旧一村”改造全面提速。“城中村”启动征收拔点42个点位,提升改造12个点位,累计受益居民超万户,中心城区街道范围内城中村点位改造全部完成。完成旧住房成套改造1105户,旧住房修缮项目468万平方米。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全年签约1003台、竣工420台。完成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工程17.9公里。“五违四必”整治持续推进。全年共拆除存量违建10582处,136.8万平方米。建立违法用地分类处置机制,整治销项存量违法用地485宗,1249亩。在违建治理基础上新建改建休闲健身、便民服务场所340处。土地减量化不断加强。完成280公顷立项、验收任务。历史遗留问题全力销项。强化“新官理旧事”意识,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通过分类处置方式,全力推动451件攻坚问题全部销项归零。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有新发展。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近21万亩次,蔬菜生产规模达6万亩,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超6万亩,创建绿色生产基地近7.7万亩,绿色认证率达35.8%。持续推进新场12万吨粮库建设,张江粮库5.5万吨绿色仓储改造完成。制定《浦东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3—2030年)》,完成1.0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推进数字农业发展,组建上海浦东智慧农业产业联盟,南汇新城镇东滩3800亩无人农场项目启动建设。完成三林崩瓜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市级申报。扎实推进南汇水蜜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老港雪菜产业化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农民科技节、浦东第十五届农博会等农业节庆会展活动。农村环境有新改善。完成村内C级道路改造、序化农村杆线等68个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项目。全面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农村物业化管理基本实现“服务进村”全覆盖。完成新场、大团等10个镇1014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工作。推动周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市级试点项目实施形成阶段性成果。在全市率先发出3张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农民增收有新渠道。首个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开工。实施拓宽集体资金投资渠道、盘活集体资产资源等十大行动,统筹镇级集体资金购置区属保障性住房商业配套设施约1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公开交易,完成公开交易579宗,涉及7.4万亩。全年市担保基金项下浦东“三农”企业新增贷款179家次,共计4.3亿元。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775人。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实效。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收官,启动美丽浦东建设行动方案以及三年行动计划编制研究。绿色空间加快布局。持续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汤巷等5座环上公园竣工,海徐路等4座环上公园开工。全年新增公园36座。完成碧云、三林、北蔡、森兰楔形绿地共70公顷建设。落实新增森林面积5600亩,新增绿地310公顷、绿道45公里、立体绿化超5万平方米。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完成九段沙、南汇东滩互花米草治理方案编制上报。水系建设稳步推进。推进北横河、外环运河“一横一纵”骨干河道建设。打通11处骨干河道断点。稳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惠南、张江等12个镇的项目全面完工。陆家嘴水环二期基本建成。全面开展入河(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累计排查3721公里。全年全区主要河流断面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97.6%。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VOCs2.0综合治理工作,推进VOCs简易治理设施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322家企业累计减排量达3042吨。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8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资源利用保持高效。印发《浦东新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建立统筹协调、高效安全的固废治理体系。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海滨资源再利用中心建成投用,三墩垃圾中转站建设持续推进中。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95%以上。世博园区、前滩国际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市级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通过验收。环保督察有序推进。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19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7项,剩余2项有序推进中,146个现场问题全部整改。2022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已整改销项,以点带面对八个行业开展“举一反三”排查整改,共排查问题271个,已完成整改266个。制定《浦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方案(2023-2025年)》,成立督察工作组织机构,今年督察12个街镇共发现107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071个。 (六)精细精准,治理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 城市治理智慧高效。“一网统管”应用创新持续推进。完善城市大脑4.0功能建设,深化线上线下业务协同,完成市、区两级55个部门、757个事项接入,智能业务协同平台累计推送工单36167件。时空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一部门一界面”建设,道路管养、智慧气象等十大标杆场景正式投入运行。“一网通办”服务效能不断深化。完成上海市“一网通办”技术规范6.0落地,提供PC端、移动端对外特色服务,完善网上办事、统一身份认证等平台服务功能。落实电子证照推广工作,已实现上海市627类电子证照和长三角、国家跨省相关电子证照在浦东148个政务服务大厅的应用。完成随申办区级旗舰店改版,持续接入更多市民服务事项,形成家园码、公测码、智慧街区码等浦东新区2023年第一批“随申码”应用清单。“公共数据上链”工作有序开展。围绕权责清单、信息系统等全面开展目录梳理和事项匹配,实施目录挂接和数据上链管理,不断推进构建“全程在链、全链可溯、全域可信”的数据管理新模式。 基层治理深入细致。形成一批治理成果。以基层治理“六大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攻坚行动,形成党建引领街区治理若干措施等制度性成果,发布街区治理导则等实操性工作指南。出版《浦东社会治理蓝皮书》。加强基层治理经验总结提炼,深入开展8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苗圃变森林”重点项目。网格治理方面,在全区划小做实7382个微网格,基本形成“街镇-片区-居村-微网格-楼(队)组”五级网格体系;街区治理方面,创新搭建“街事会”协商共治平台,打造东明路街道灵岩南路、潍坊新村街道崂山路等一批街区治理样本。培育一批治理队伍。落实居村书记“激励关怀15条”,制定出台社区工作者和农村社区工作者2个“激励关怀15条”。常态化开展“引领力提升”赋能培训,覆盖居村干部约1.6万人次,高质量完成100名金牌“全岗通”社工培训工作,新增5家基层社会治理名师工作室,有效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精简一批工作事项。开展居村信息系统整合,精简归并区级信息系统14个,切实帮助居村干部减负。优化街镇直通车平台功能,街镇提出的33个问题均得到响应回复和跟进解决。 安全防范平稳有序。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市首个数字化药仓落户前滩。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2023行动,共排查上报重大隐患363项,已全部完成整改。开展危险化学品“一企一品一码”试点工作。持续加强禁毒工作,加大社会面吸毒人员清查力度。推进解债类非法集资打击整治、民间投融资机构涉非涉稳风险排查等工作。实现对全区40余万家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动态监测。金融纠纷治理法官工作室揭牌成立。围绕“观、管、防、处”制定应急保障工作方案,做好防汛防台等各类灾种应对,圆满完成重要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应急保障工作,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今年以来,浦东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仍需加大力度稳增长稳预期。受单边主义、地缘政治、通胀形势及供应链产业链重组等多重风险叠加的影响,外资外贸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和难预料因素的持续影响。国家总体需求不足缺口仍未根本改观,受此影响,浦东2023年经济恢复态势不及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实到外资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不够理想,2024年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二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依然不足,仍需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对前沿性、突破性、颠覆性、爆发性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仍然不够,新旧动能接续不畅依然是困扰浦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原因,要找准重点领域发力点,进中提质,积蓄高质量发展合力。三是民生福祉依然存在提升空间,仍需加速推进公共服务更均衡更优质。浦东目前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度已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服务品质与全市相比尚有一定提升空间。要持续以“三个圈层”建设为重点,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浦东新区全面落实引领区、自贸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实施的攻坚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做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浦东新区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勇于开拓、积极作为。持续推动引领区、自贸区、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实现“五个中心”建设能级提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稳增长政策落实,通过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重大改革的“进”实现“稳”;持续实施专业服务业提升行动、基础研究源头行动、硬核产业强链行动、大企业培育行动和功能引领“6G”计划等,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聚焦度;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并积极谋划“十五五”前瞻性研究,在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城市核心功能、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把国家战略和市委决策部署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现代化城区建设始终,推动民生福祉实现新跨越,推动浦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表3:2024年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社会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属性 2024年预期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 预期性 增长6%左右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预期性 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预期性 力争稳中有增 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预期性 1.4万亿元左右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预期性 力争55%左右 6 商品销售总额 预期性 力争增长6% 7 外贸进出口总额 预期性 持平 8 实到外资 预期性 105亿美元 9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预期性 80件 10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 预期性 1500家 1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预期性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2 社会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约束性 46%以上 13 新增就业岗位数 预期性 10万个以上 14 本市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 约束性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15 新增养老床位数 预期性 500张 16 保障性住房开工(筹措)面积 约束性 153万平方米 17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75.6%以上 18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一)在落实国家改革战略上持续用力,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全面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继续深化集成性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开展更多首创性、差异化探索,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风向标”。 全力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动综改任务落地。加快推进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任务落地,持续丰富应用场景,持续扩大落地成效,及时总结经验案例,形成制度化安排。加快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的研究储备。加大协同攻坚力度。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对于需要国家部委进一步支持的事项,深化研究改革诉求、细化风险防范方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推动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及综改重点难点任务早日取得突破。加快研究制定浦东新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在统筹产业发展和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全力推进引领区建设。加快推动区《实施方案》落实落地。推进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平台,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抓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着力建设重大功能性平台。加快推动引领区基金提质扩容,探索形成招投联动、投育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引领区基金品牌影响力。推动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上海)联盟成立,更好发挥全仓登上海项目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用。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在临港新片区落地并实质性运行。做强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争取国际经济组织总部、分支机构或办事处落户,吸引国际标准组织机构设立秘书处或重点领域标准化机构落户,推动希腊航运财务管理人协会等重点领域国际经济组织落地。推动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人才发展协会(ATD)等重点领域国际经济组织落地。持续推动立法授权工作。推动出台一批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研究立法成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制度,确保各项立法成果及时落实到位。编制《推进浦东立法授权实践白皮书(2023)》。全面推进“苗圃变森林”计划。研究谋划新一批“苗圃变森林”计划重点事项。通过建机制、优环境、育生态,进一步放大改革效应。 全力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升制度型开放的牵引力。围绕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全面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重点推进落实《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80条措施,聚焦贸易自由便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跨境数据管理、“边境后”规则衔接贯通等重点领域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不断强化各项措施的协同性和耦合性,形成更多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方案》尽快印发实施。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在全产业链融合升级、应用测试场景开放等方面加强集成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保税+”、再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取得突破。提升集聚辐射能级。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提升经营主体全球运作水平、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整体设计,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载体建设,深化与境外高水平自贸区交流合作,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改革成果显示度。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做好相关政策发布、政策解读、案例发布等,有计划、有节奏地推出一系列宣传活动或宣传产品,营造多层次、浪潮式的宣传氛围。 全力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配合市做好世行评估迎评工作,以评促优,系统化实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持续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提升政务服务能级。全面深化“政务智能办”,推进窗口“智能帮办”+远程“直达帮办”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拓展“免申即办”事项范围。积极探索“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智能化审查”模式。打造全国首个基于政务大模型的政务数字人,通过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虚拟政务服务大厅及窗口的应用,为企业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智能服务。持续推进惠企政策“一网通办”线上专栏和线下专窗建设,加强功能优化和服务集成。深化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建设,加强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专业解读及申报指导。推进随申办“企业云”建设,加快各领域服务事项、特色应用主题及服务专栏接入,实现助企便民政策的精准匹配、咨询服务和在线办理。持续推进专业服务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服务创新,进一步做强金融、法律、税务、劳动关系等服务功能。探索不动产登记“一张告知单”和“自选服务项目清单”,推进“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工作,有序推进“带押过户”业务,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体验度和满意度。优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优化商事主体登记注册和行政审批流程,持续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准入准营更加智能化、标准化、便利化。探索个体登记改革新举措,拓宽个体登记点入驻主体的行业类别,进一步简化登记材料。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区公共信用平台项目建设,优化信用数据治理、信用查询、信用评价等基础功能,支撑多场景信用应用。大力拓展守信激励应用场景,深化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服务,优化信易贷平台功能,助力中小微企业更加便捷、精准获取融资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信用应用场景,鼓励和支持基层社会治理信用应用,通过信用正向激励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积极推广信用承诺制,持续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稳妥有序推进市级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应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商标与地理标志、专利等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加强“一站式”服务,专利快速预审量和授权量有明显增长。持续推进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建设,为浦东拟上市企业开展科创属性培育及潜在侵权风险分析筛查。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运行,引导境外市场主体选择浦东作为解纷首选地。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推进国际运营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建设“专利超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以法治政府、法治建设示范街镇、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为抓手,不断夯实法治建设工作基础。打造多元布点法律服务集聚区。在陆家嘴地区建设“核心功能区”,在世博地区建设“特色功能区”,在临港地区建设“压力测试区”,建设浦东国际法律服务集中展示区,以具有显示度标识度的物理平台建设硬实力促进国际法律服务软实力的提升。 全力促进区域协同。提升合作平台能级。加强区域合作交流,与新疆自贸区喀什片区聚焦产业发展的特色领域、关键环节建立战略合作。深化长三角自贸区联盟机制,发布2023年度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制度创新案例。推进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建设,推进基地现场改扩建相关工作。争取挂牌设立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南美分中心,拓展中心服务与辐射范围。持续深化“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建设,吸引更多“丝路电商”国家馆入驻,加大优质电子商务企业招引培育,加强伙伴国贸易、投资、人文交流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联盟,形成资源互动、信息共享的交流合作关系。推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进一步加强对云南大理、云南怒江、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福建三明等地区的对口帮扶与合作。加强民生领域联动发展。持续举办长三角公共卫生学术研讨会。策划并办好“一带一路”电影周系列活动。继续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项目,积极推荐浦东新区优秀教研人员和教师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教学交流活动。落实《长三角“五市一区”食品安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推进长三角“你点我检-互点互检”机制建设和食品安全承检机构跨区域协作。 (二)在深化产业转型升级上持续用力,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 全年经济增长6%左右,聚焦五型经济和“4+5”新赛道、三大先导、六大硬核,开展前瞻性研究,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向更前沿、更高端、更高附加值迈进。 有效提升硬核产业能级。落实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加快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发挥硬核产业引领支撑功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车:加快金桥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推动博世、奔驰、集度、小米等项目落地。围绕车规级芯片、底盘电子、动力电子、驾控电子、座舱电子、汽车软件等重点领域,依托龙头企业持续增强产业集聚态势,提升行业竞争力。创新药:深入推进产医融合机制发挥效能,聚焦细胞治疗、生物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关键技术,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强化监管平台功能,争取纳入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持续推动生物医药智造空间标准化厂房建设、上海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及生物医药转化平台等重点项目落地。中国芯:加快推进在建产线项目建设。聚焦AI算力芯片、汽车芯片、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材料等产业细分赛道持续强链育链,以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为核心节点,做好大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办好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年会(ICCAD)等行业盛会。智能造:持续保障“爱达·魔都号”投入商业运营,依托保税区及高东邮轮产业园做好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加快配套产业集聚。加速人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产业布局,推动中兵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促进大模型与智能机器人赋能产业。蓝天梦:服务保障C919大型客机逐步提升产能,推进“一谷一园”配套产业集聚,支持机场北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一批民营商业航天项目在浦东布局。数据港:加快大模型规划布局,引进培育一批大模型头部企业。加快探索跨境数据流动制度建设,分层分类率先形成一批跨境数据流动操作和管理办法。打造上海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临港示范区。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宽项目引育的“新通道”。结合新赛道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聚焦重大战略项目、重大功能项目引进及大企业落地、科技型潜力领军企业培育,拓宽重大项目招引落地的通道。推动合成生物、脑机接口、智能网联汽车等未来产业底层技术率先突破,加快形成产业生态。构建“4+2”智能终端产业体系,推动金谷智能终端基地建设。推进张江数链特色园区建设,创建浦东元宇宙社区,集聚一批元宇宙领域的相关企业探索应用,打造元宇宙产业创新生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实施张江“未来之城”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加大空间供给的“新模式”。在守住工业用地红线的基础上,释放增量、盘活存量并举,围绕“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目标,扩大产业社区覆盖规模、挖掘成片区产业用地,持续加大产业用地供给。以有效支撑产业项目引进为出发点,争取打开规划战略留白空间。加快探索工业上楼打造垂直型产业空间,发挥国资物业优势打造集“研发+小试+生产功能”的总部型制造中心,超前布局精装标准空间。构建政策优化的“新体系”。聚焦科技产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系统梳理、有机集成科技、产业、金融政策,适度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政策显示度,增强企业政策获得感。 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建立更完善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加强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建设,完善民营企业座谈会制度安排,通过走访服务协调解决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回应企业诉求。提升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效能,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融通创新。加强商会组织建设,以“一会一品牌”建设工作为抓手,努力把商会打造成政企联络、企业间业务协同、企业家相互交流的更优平台。与浦东海关、中国信保等协同加强服务支撑,赋能浦东民营经济“走出去”。落实各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列入年度区重大建设项目计划,进一步加大项目推介,加快标准地等新模式项目落地。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投融资渠道,增强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凝聚更广泛的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共识。继续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商会进民企”活动,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深化思想认识。与中央与市区主流媒体加强合作,继续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和“走近民营企业家”等专栏,集中宣传惠企政策、浦东民营经济人士优秀典型和发展经验。 深入开展“双碳”工作。持续落实《浦东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浦东新区落实1%规划产业用地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实施方案》。加快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光伏建设工作,新增装机容量15万千瓦。推动特斯拉储能项目开工并投产。推动工业领域低碳转型。推动既有数据中心绿色升级改造,大力推动“老旧小散”数据中心腾退升级。继续实施工业和通信业节能降碳“百一”行动,推动工业用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促进建筑领域低碳转型。聚焦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等,推进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高品质建筑试点建设。 不断优化经济促进体制机制。抓好统筹招商。继续发挥投资促进一中心、二中心统筹功能,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一体化信息平台。持续实施外资攻坚行动,联动驻沪外国商协会、专业中介机构等,开展“共赢浦东”投促宣介等重点活动。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引进一批互联网平台类企业新项目,形成示范引领效应。抓好安商稳商,加强调研惠企稳企,做好浦东外商投资企业监测预警。全年举办12场圆桌会,开展全区招商人员技能大比武,组织招商培训活动6场以上。加强浦东新区创投体系建设。深化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更多真实技术需求在平台上挂榜、揭榜、转化落地。构建基金园区联动的“基金+基地+产业”运作模式,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创投。优化产融对接平台,提升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探索资本撬动项目招引新模式。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建立完善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优化领导联系企业、服务常态化联动、诉求协调办理和检查评估评价等机制,推动服务包制度加快落地落实。全力开展五经普正式登记工作。守牢数据质量的底线,查全、查准、查实浦东的普查对象,全面摸清经济发展家底,准确反映浦东新时代经济发展新特征。 (三)在提升创新策源功能上持续用力,着力培育发展新优势 深入推进国际一流科学城建设,加快集聚高水平人才,构建全球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科学城。推动科学城规划实施。推动重点区域控规调整,加强核心功能打造。积极试点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创新政策,针对具体产业个性化需求,争取采用图则更新方式开展控规调整,加速项目落地。推动“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实现第四轮“五个一批”项目全面开工,推动更多的在建项目早出形象,早日投用,科学合理谋划新一轮“五个一批”项目。推动重大科创项目建设。推动张江实验室研发大楼、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系统关键物理技术项目、硬X射线装置、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同济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重大科创项目建设。推进长三角国创超声(上海)有限公司落地后在张江科学城的发展,持续做好服务工作。深入建设科学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继续推动和服务卫星互联网系统科技创新平台、自然杀伤免疫细胞精准治疗共性技术平台、张江mRNA国际创新中心等发展。 加大人才吸引力度。打造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放眼全球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着力造就一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推进“1+1+N”人才政策体系新拓展,大力实施浦东新区全球引才伙伴计划(GTP)。聚焦“高精尖缺领域”和三大先导产业,形成一系列支持人才发展举措。争取人才制度综合性改革新突破,逐步推动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两证合一”,在相关重点行业领域创新性开展高级职称评审。打造有力支撑产业和创新的人才资源体系。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优化博士后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独立站”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对浦东博士后的全数字化服务和管理。营造“技能成才”氛围,鼓励企业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扩大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提升技能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在特殊人才引进中,突出产业特点和用人单位评价作用,完善申办特殊人才的工作机制。打造优质高效精准的人才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浦东国际人才港枢纽平台服务能级,强化浦东国际人才驿站功能。推出高层次人才“一卡认定”集成服务,优化人才公寓(社区)服务体系,全年新认定人才公寓5000套。举办人才新春音乐会、全球名校人才直通车、“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等一批人才精品活动。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工作,把浦东建设成为青年向往来、留得住、发展好的青少年梦想之城。 加速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打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持久战。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建设合肥实验室上海基地、临港实验室张江药物板块等。推动鼓励引导大型研究机构与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和使用大科学设施,构建以大科学设施为核心圈层的科研群体。探索扩大并引导资金投入,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强化新技术研究,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推动上海科技大学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型大学。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效能,推动更多浦东企业参与。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在战略类和社会类两个方面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和建设。打好科创氛围营造升级战。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一体化布局,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热带雨林。推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建设,推出升级版计划体系,累计达到100家以上。强化科技孵化能力,引导各类孵化器围绕不同产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持续健全孵化链条。提升创新载体建设质量,完善创新型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的载体体系。聚焦硬核科技企业培育,构建初创企业、在孵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契合企业生命周期的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更多创新企业在浦东成长壮大。推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举办浦东科技节、科普嘞大讲堂、墨子沙龙等科普活动,传播科技前沿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四)在强化城市核心功能上持续用力,构建资源配置新格局 持续增强“四大功能”,打通要素自由流动的“堵点”,补足线上线下融合的“断点”,解决平台集聚发展的“痛点”,全面提升资源配置位势。 持续提升金融功能国际化水平。进一步集聚高能级金融机构。加快实施全球机构投资者集聚计划(GIC),聚焦扩大开放带来的新机构、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新机构、异地机构的上海总部和分支机构,吸引更加广泛的全球机构投资者,新增持牌类金融机构30家。持续深化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制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强与沪、深、北、港交所合作。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举办上市辅导培训,做好拟上市企业发现挖掘和筛选培育工作。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推动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能力,支持融资租赁企业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等重点领域开展业务。推动符合条件的QFLP试点企业开放创新。优化创业投资企业服务流程,探索便利创投企业市场准入。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普惠金融工作,全年完成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不低于150亿元。引导信贷资源流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做优陆家嘴国际会计中心,加快机构集聚,强化平台投资促进作用,进一步拓宽会计服务机构及法律、人力资源、战略咨询等相关行业的接触范围,发挥中心举办活动的延续效应,积极促成项目落地转化。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选择。建立科创金融监管互动机制,持续完善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组织银行做好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试点项目落地工作。落实绿色金融法规,加快实施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租赁,探索制定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和信息披露相关标准,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持续更新完善“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清单”,发布升级版清单。 持续提升航运功能高端化能级。推进航运制度创新和标准制定。深化航运跨境结算、航运服务能级提升等制度创新举措。推动航运大数据分类编码、航运数据合规、化学品船舶检查流程等团体标准工作,推动船供物料产品编码系列标准行业应用。推进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推动一批国际知名航运机构落户。落实市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搭建邮轮船供物资采购一体化平台。提升浦东航运品牌国际影响力。支持全行业年会、论坛等国际交流活动在浦东举办,展示浦东航运形象。加快东方枢纽周边临空产业布局。围绕飞机融资租赁、航空货运分拨、临空配套服务等,加快功能导入。用好第五航权,提升浦东国际机场航空货运中转功能。 持续提升贸易功能便利化程度。做优做强高能级贸易主体。持续推进全球营运商计划(GOP),全年培育和集聚全球营运商45家。积极引进跨境电商主体,争取设立新的市级跨境电商园区,推进外高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阿里巴巴国际站浦东数字贸易服务基地、科创海关一体化平台等建设。争取举办《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出台后的首次文物艺术品拍卖,建设全国一流的文物艺术品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持续推动离岸贸易、保税维修改革试点,研究制定“两头在外”保税再制造监管方案。进一步简化二手车出口流程,推动二手车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贸易领域的应用场景。持续推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跟踪扩大开放项目在行业许可、落地运营等方面情况,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培育管理,加强重点电商示范企业储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集成电路通关便利化改革。提升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和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着力发展会展服务业。支持工程机械设备展、半导体技术设备展等重要展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华为全联接大会等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专业展会。推动会展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会展平台功能和产业带动作用,增强会展与商业综合体、电商平台等融合发展。 持续提升消费功能品牌化影响。落实国际消费中心规划政策。积极推进落实《浦东新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浦东新区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GCC)行动方案》。宣传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消费中心发展政策,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消费地标提质。推进重点商业项目落地,推进佛罗伦萨小镇三期等项目开工,三林印象汇、前滩四方城、花木保利时光里等商业体开业,全年新增商业面积30万平方米。推动迪士尼乐园“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动态植入更多本地文化元素。临港冰雪世界推出国内首个S形3D立体雪道、超过20项雪上娱乐项目和国内首列室内雪地火车。推动消费品牌集聚。集聚国内外消费品牌,建设小陆家嘴、前滩、机场等高端品牌集聚地,鼓励品牌企业在浦东开设更多旗舰店、体验店。全年引进首店200家。推动消费联动发展。擦亮“来浦东,I Shopping”“上海桃花节”等浦东品牌,会同头部网络平台线上线下联动,推出浦东专属活动。建设上海文化艺术开放交流区,全力打造品质演艺的高峰区,引入一流国际演出,培育本土演艺品牌,吸引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科技机构入驻。推进完善社区商业,落实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方案。落实乡村民宿行业服务标准应用,推进浦东民宿品质提升。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新做好首个行政村3A级旅游景区(海沈村)相关工作。推动消费业态升级。围绕重点商圈,促进夜购、夜娱、夜健、夜食、夜读、夜展、夜游等业态聚合,打造夜滨江等一批夜间经济地标,持续推出新的夜间经济示范点。积极培育国家级、市级体育行业示范单位(项目),推动体育产业要素集聚。 (五)在公共服务均衡扩面上持续用力,打造社会事业新亮点 聚焦人民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以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能级,满足百姓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育质量要更高。全面深化教育综改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改革任务事项落地,助力教育强区建设。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全年新开办学校30所,新开工学校15所。加强教育资源薄弱、人口集中导入、入学矛盾突出区域的教育资源配置,坚持新建居住区公建配套学校与住宅建设同步进行。加快华师大二附中等9所在建改扩建项目建设,推进进才中学等8所改扩建项目开工。持续优化教育体系。托幼阶段,持续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新增7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10个普惠性托育点,新增10个社区托育“宝宝屋”和400个托额;全面开展高质量幼儿园建设,推动公办二级幼儿园的等级提升工作。义务教育阶段,校内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落实示范性学区和集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新一轮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探索与复旦、交大等高校合作办学的特色模式。高中教育阶段,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双新”实施,持续推动浦东中学和大团高级中学创建市特色高中。加快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打造以服务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鲜明特色的新型高职院校,力争2024年9月招生。继续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高品质现代化教育,打造教研训一体化、校内校外有机融合的区域教育新高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展“智慧共生课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教学实践。加快优化教师队伍。运用“编制+储备+银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配备,全年为公办学校增配教师1700名。推进优秀教师内培外引,通过“铸魂”“生根”“强基”“优师”四大行动,提前完成“十四五”骨干教师比例达到15%的目标。坚持师德为先,加强师德宣讲和警示教育,提升师德水平。持续完善教师流动政策,优化教师资源科学配置。 医疗品质要更好。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进浦东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依托浦东疾控周浦分部,探索建立区域网络实验室,建设智能化生物样本库,打造检验检测东部中心。继续做好各类传染病监测防控、慢性病综合防控服务管理等工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一妇婴东院改扩建、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成启用;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浦东医院临港院区、六院临港院区二期等项目持续推进;上海嘉博肿瘤医院落户浦东;新建浦兴、老港2个急救分站。持续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综合医院学科品牌建设,借助大数据、信息化运营管理辅助决策平台优化运营管理模式。开展第三轮临床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夯实区属医疗机构学科水平。与儿童医学中心、一妇婴、耳鼻喉科医院共同打造儿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医联体。力争区属医疗机构检验检查互认率达100%。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一院一品”特色服务与医疗品牌建设,拓展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至不少于110种,加快社区康复中心、护理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全方位保障母婴安全,推进母婴设施建设标准化,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级。深化中医药发展。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2024年度浦东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和新一轮20家社区中医全科新模式建设。推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2个中医药国际医疗品牌建设。加强医产融合。深入推进医产融合机制发挥效能,推动“研究型医院-临床研究中心-研究型学科(病房)”三级研究型医院布局,加速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以及临床应用,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制定完善《浦东新区创新药械产品推荐目录》并积极推进入院使用。 养老服务要更优。持续优化养老设施布局。新增养老床位500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6家、智慧养老院6家、日间照护中心4家、社区为老服务助餐场所35家、家门口服务站60个,改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00张,完成适老化改造600户。持续深化“9073”养老格局,分层次、分区域合理布点为老服务设施。推进惠南、祝桥、周浦养护院建设,加快“东西南北中”区级养老项目建设运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结合现代化城区建设“三个圈层”的不同特点,针对性、精细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织密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满足不同圈层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加强机构与社区融合,实现养老机构的空间资源提质增能。加快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继续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在特色应用场景、智能化设施设备更新迭代、系统开放兼容性和安全稳定等方面形成特色亮点,打造标杆性产品。深化“浦老惠”养老服务平台的迭代升级,提升覆盖面和受益面。推动医养深度融合。鼓励具备一定规模、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护理院、康复医疗中心等更高能级医疗机构。扩大“养老院+互联网医院”试点,用好三级医院资源,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级。持续推进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邻设置,将更多医疗资源引入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老年家庭等场景积极推广家庭病床。聚焦养老事业产业双轮驱动。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参与养老事业,通过联营、托管、并购等市场化方式进入,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依托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进一步放大浦东新区智能养老产业园作用,推动养老产业不断壮大。 文化软实力要更强。推动重大文体设施建设。上海博物馆东馆、川沙体育场、国际马术中心等项目正式开放运营,上海大歌剧院完成主体建设。加快推进浦东群艺馆南馆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推出各类重大品牌活动。举办2024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2024上海(浦东)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大会,提升“浦东首创”文化品牌影响力,夯实全国性公共文化品牌。举办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浦东文化艺术节、陆家嘴金融城国际咖啡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加强公共文体服务供给。全年推出百场文艺演出、千场文艺培训、万场电影放映,力争覆盖人群超百万。提升浦东群艺馆、浦东历史博物馆、吴昌硕纪念馆等场馆能级。开展新一轮公共文化场馆延时服务再深化工程,探索社会主体运营模式。推进全民阅读,打造“环陆家嘴阅读带”联盟,建设覆盖多终端的浦东数字阅读平台。全力推进都市运动中心、体育公园等设施建设,全年新建和改建378个社区健身设施及点位。深化全民健身,完成2万人次免费健身技能培训,不断强化“一街(镇)一品”体育健身品牌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创新。推进“新场申遗”和古镇提升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强化文物安全综合监管。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打造非遗保护传承专业队伍,探索非遗“活化”的新机制新路径。 民生保障要更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扎实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强化政策引领支撑,落实落细稳定和扩大就业各项举措,不断细化操作办法,做好各类政策的宣传推介工作,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统一冠名服务站点,统一设计服务清单,通过开展“结对子”服务、“百日速配”行动,提供需求排摸、岗位募集等就业服务,建设就业服务站点80个。持续促进青年就业,确保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帮扶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推动“E立方”职业指导工作室在更多高校试点落地,全年举办各类职业指导活动500场。组织15期青年就业能力训练营。不断优化创业服务,发挥国家级、市级创业孵化平台的示范作用,引导创业孵化平台在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提升能级。加强街镇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家门口”创业服务。有序开展社会救助。持续推进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等各类社会救助服务项目,深化“政策找人”,确保政策精准直达,帮助更多潜在的救助对象。继续开展低保项目复核评估,扩大专项评估覆盖面,优化社会救助绩效综合评价模式,保障困难群众基本权益。联合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化生活服务业管理。加快推进“1+2”批发市场建设布局,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家政、家电维修宣传力度。加强防范单用途预付卡风险,不断完成内部移送机制。有力推进住房保障。征收安置房开工153万平方米。持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坚持多渠道筹集房源,全年建设筹措不少于4000套,有力有序推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加快解决动迁居民逾期过渡问题,坚持“一手清存量、一手控增量”,开展“逾期过渡三年攻坚行动”,2024年解决逾期过渡1500户。 (六)在“三个圈层”融合发展上持续用力,建设现代城区新空间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三个圈层”建设,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建成宜居宜业、生态智慧、文明和谐、安全韧性、人人向往的现代化城区。 推动“三个圈层”建设提质提效。对标现代化城区政策体系,全面推进《浦东新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区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精品城区、现代城镇、美丽乡村三个专项行动计划,努力把现代化城区建设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坚持项目引领。夯实街镇主体责任,逐项对标对表,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全年“精品城区”启动项目152个,“现代城镇”启动项目450个,“美丽乡村”启动项目300个,力争到2024年末完成三个圈层三年行动计划70%的任务量。强化政策支撑。加快第一批7项支持政策落地实施,围绕城市更新、生态安全、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等方面,不断研究形成新的“N”项政策,加大协同推进力度,进一步搭建现代化城区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技术框架和相关规范标准。优化过程管理。聚焦深化资源要素保障供给、基础设施支撑、建管并举、长效运维等重大问题,开展广泛调研,推进研究谋划,以问题为导向推动现代化城区建设。同时,持续开展建设成效动态评估,围绕扎实推进街镇建设和治理,总结提炼一批经验做法和优秀案例,并开展宣传推广。 推动城市更新不断提速。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机场联络线通车,沪通铁路、21号线、13号线东延伸等项目加快推进,配合19号线、20号线东延伸项目开工。周邓快速路项目开工,沿江通道浦东段、外环“南畅东抬”、金海路快速化、金科路等项目持续推进。推动土地成片开发。推进浦东新区高东镇微电子产业基地、新场镇轨交新城南片区、惠南镇南汇工业园区E-16等地块、新场综合旅游服务区B6-5等地块、高东镇杨园南地块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编制、征询、报批等工作。聚焦“两旧一村”改造。聚焦“城中村”改造项目认定和启动,统筹考虑城中村和不成套住宅改造需求,力争实现征收腾退等政策突破。全面启动中环线范围内“城中村”点位改造。全年开展“城中村”拔点改造约7000户、整治提升约6000户,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1030户,实施旧住房修缮300万平方米。启动新场镇新场村、合庆镇老集镇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工程28公里。加快重点区域建设。聚焦“金色中环发展带”,持续推进沿线各重点地区建设,前滩媒体城、张江科学之门加快建设,御桥区域保租房陆续建成。推进度假区核心区功能提升,加快比斯特购物村二期等项目开工,深化川沙城市副中心及度假区东片区整体规划研究。推动陆家嘴金融城扩容增效。 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两个示范村”创建,全年创建9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完善农村环境综合管理措施,推进城中村提升改造点位的环境整治。完成美丽庭院“小三园”巩固提升2.1万户。加强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加大乡村治理推进力度,实现乡村治理积分制与农村物业服务在全区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加快新场、张江粮库工程建设。创建惠南、万祥等9个镇4万亩绿色生产基地,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40%。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推动高标准农田与无人农场建设相结合,建成南汇新城镇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并发布国内首个无人农场企业标准。继续推广水稻机插秧、机直播种植技术,水稻机械化种植率力争达到100%。建设好浦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东滩万亩水稻育繁推示范基地等现代种业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强化联结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壮大现有6大品牌合作联社规模,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实力。开展地产优质农产品品鉴评优,推荐优秀农业品牌进入“重点品牌保护目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村集体与国企、优质民企等市场主体合作,参与园区开发建设、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项目等,建设一批“一产为基、二三产赋能,产加销一体、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项目。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公开交易和农村土地经营权专项检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500人。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制定印发美丽浦东建设行动方案,滚动编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巩固深化VOCs2.0治理成果,推进实施VOCs简易治理设施精细化管理试点。持续推进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剩余1595公里村级河道的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推进“排水清管”“雨污混接普查”等专项行动。确保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5.6%以上。做好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完成7个优先监管地块的调查和管控。推进危废重点监管单位规范化管理,扩大电子标签等智能监控手段应用。制定《浦东新区固定污染源管理办法》。持续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沔西等5座环上公园,推进环内北蔡、三林、森兰等楔形绿地建设,加快三岔港楔形绿地规划落地。全年新增公园30座,绿地约300公顷,绿道45公里,加快林地建设。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开展林水复合实践探索,尝试打造一批“更自然、更生态、更绿色、更安全、更美丽”的林水复合示范点。全面启动九段沙和南汇东滩互花米草治理项目,年底前基本完成互花米草除治。开展海滨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三墩垃圾中转站完工建成,推进陈行、新场中转站有序施工,高行、合庆中转站完成规划批复。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制定2024年浦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开展第一轮后续批次区级环保督察,进一步构建督察长效机制,加大督察线索移送力度。认真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准备。 (七)在治理体系优化完善上持续用力,树立社会治理新标杆 坚持数字化转型,完善网格化管理,做优精细化服务,做实做细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持续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提高城市治理智慧水平。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能级,积极布局隐私计算等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智能算法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与城市市政、能源、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数字治理体系。进一步开展城运数字底图建设、数据平台治理和视觉能力提升,打造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城市治理场景建设新模式。围绕城市治理痛点、盲点和隐患点,不断挖掘一批新专项场景,充分发挥区城运平台的枢纽作用,为各标杆场景进行全方位赋能。打造多元泛在的神经元感知体系,提升神经元感知系统对于城市整体运行态势的感知能力。创新推进以“告知承诺+过程监督”为基础的公共数据便捷共享机制,提升数据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数据深度开放,强化公共数据资源的市场需求挖掘与对接工作,推动公共数据的社会化应用。加强城运体系赋能增效。继续开展浦东样板工作,在创建第一期“浦东样板”基础上,挖掘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完善治理体系建设。聚焦基层减负赋能,切实帮助街镇解决工作机制、人员岗位、自建场景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对有需要的街镇开放数据接入、提供技术支撑和业务支持等。 打造基层治理示范样板。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推动“美好社区·先锋浦东”争先创优行动。在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街区治理、类住宅治理、“两旧一村”改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打造新一批示范项目和星级示范点位,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创新的良好局面。加强基层治理经验复制推广。深化“苗圃变森林”工作,巩固和拓展网格治理、街事会等项目成果。重点聚焦居住小区物业“三低”问题,深入总结“四街五镇”试点经验,加快形成“1+6”工作体系。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推进落实居村书记、社区工作者、农村社区工作者3个“激励关怀15条”措施。持续开展居村书记“引领力提升”赋能培训,优化导师帮带制等培养方式。继续组织百名金牌“全岗通”社工培训。深入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新时代居村好班长”等评选活动。聚焦做好居村减负增能。全面推进“四减四增”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完善居村组织考核体系,让居村干部有更多时间、更大能力服务群众。 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油气管道保护,完善改进危化品“一企一品一码”数据使用场景。推进禁毒事业,加强全民毒品预防宣传。坚持食品安全“12345”工作法,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优化浦东金融风险全网监测预警系统,持续加强金融重点风险领域排查整治,做好商业保理、小额贷款、典当等行业风险监测和防范处置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综合减灾宣传“五进”活动。加强区、街镇两级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举报处理工作机制,营造全社会多元参与安全隐患治理的社会共治新格局。 附件:1. 浦东新区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表 2. 浦东新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清单 3. 名词解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