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赛事 > 正文

黑龙江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各市(地)、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各所属事业单位、机关各处室: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黑龙江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体育局                              2021年12月10日  黑龙江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筑牢体育强国根基、迈向体育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时期。为统筹“十四五”期间体育发展各项工作,加快实现健康龙江、体育强省建设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及“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体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成就显著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体育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战略部署,坚持体育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各级政府加大体育投入,社会参与体育热情进一步提高,体育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创了我省体育发展新局面。 体育改革不断深化。推动体育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与各省市联合组队新模式,拓展社会力量合作主体,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以社会体育组织为基础的新型社会体育组织体系迅速发展壮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体育领域改革日益深化。全民健身蓬勃发展。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6%,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达标率9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5平方米,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1078个;省、市、县“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三级网络初步形成,全省每年监测14万人次以上;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不断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80814人,占总人口2.27‰,参与体育活动与健身活动方式日趋多样。竞技体育成绩斐然。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获得47枚金牌,占金牌总数48%,取得各代表团金牌总数、奖牌总数第一名;里约奥运会,王镇夺得男子20公里竞走金牌,实现黑龙江省在田径基础大项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获得15枚金牌、12枚银牌、9枚铜牌;札幌亚冬会,获得金牌8.25枚,占金牌总数68.7%。2018年平昌冬奥会,获得3枚银牌、2枚铜牌,占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55.6%。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获得65枚金牌、67枚银牌、74枚铜牌,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2020年,受疫情影响,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暂停举行,在前期比赛中,获得24枚金牌、25枚银牌、25枚铜牌,金牌和奖牌总数暂列全国第一。与北京冬奥会项目设置接轨,新增3大项6分项46小项,已开设7大项15分项109小项,实现冬季项目全覆盖。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获得5枚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我省运动员王曼昱成绩突出,先后在东京奥运会获得乒乓球女团冠军;全运会获得女单冠军、女双冠军、混双亚军;乒超联赛获得女子团体冠军;休斯顿世乒赛获得女单和女双冠军。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意识普遍增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联合备战机制,在训人数增加,训练质量和成绩不断提高。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围绕省政府提出的目标,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全省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体育产业法人单位2214家,个体经营户6882家,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0.6%。体育彩票发展效益质量同步提升。体育文化影响增强。龙江体育精神得到更广泛传播,体育文化产品创作蓬勃开展。与国际体育组织和各省(地区)间的互利合作不断深化,在国家和国际体坛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服务龙江和国家外交大局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体育法治化进程加快。体育依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加强,体育立法机制和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安全监管为重点的体育依法行政服务和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强化。体育科技快速发展。体育科技在助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科技攻关与技术服务经费投入同比增加30%。 (二)“十四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面临的发展环境和严峻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将进入更加严峻的改革攻坚期。体育领域改革创新与体育强省建设的总体目标仍不相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长期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依然严峻。全民健身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基层体育组织发展滞后;竞技体育结构布局不够科学合理,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体育产业总体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适宜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有效供给未激活,居民体育消费能力尚待激发。“十四五”时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和支持将更加有力,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服务社会民生、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冰雪体育运动和冰雪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变局中开新局,我省体育发展必将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到二〇三五年建成体育强省远景目标 锚定2035年建成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通过3个五年规划,把15年阶段战略细化为层层推进的政策行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注重务实性、操作性,全方位、一体化描绘好体育发展蓝图。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较高水平;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质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冰雪体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全国冬运会保持第一,在奥运会力创佳绩,每届冬奥会为国家贡献率全国领先;体育消费水平大幅提升,人均体育消费达到可支配收入3%;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龙江体育精神传承发扬;体育对外交流成为龙江对外交往的重要方面;专业体育人才不断增加。 二、“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四)“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即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时代要求,紧紧围绕体育强国、体育强省的建设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体育强省开好局、起好步。   (五)“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体育工作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对体育发展战略部署上,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优先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 ——坚持深化改革。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体育发展社会化、市场化,充分发挥举省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优势,更新体育理念,激发体育活力,为体育强省奠定制度基础。 ——坚持系统观念。围绕体育强省建设目标,坚持全省一盘棋,既要服务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任务,又要为未来15年搭好框架、打好基础。强化规划衔接,在目标、内容上与上位规划、其他“十四五”体育规划保持一致,同时突出自身特点。 (六)“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主要目标 根据实现体育强省战略目标和建设健康中国任务要求,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民健身水平达到新高度。《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黑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有效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到2025年,经常参加锻炼人数力争达到38.5%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保持92%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2.6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成为健康龙江行动的有力支撑,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达到新水平。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彰显冰雪项目优势,保持重点项目优势,项目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22年北京冬奥会力争实现省委提出的“3个40%”目标。延期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力争实现金牌数、奖牌数双第一目标。第十五届全运会竞技水平实现整体提升,重点项目覆盖面增加,成绩取得新突破。 ——青少年体育发展进入新阶段。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青少年体育活动更加广泛普及深入,青少年体育组织更加健全规范,青少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和1项冰雪运动技能,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提升。基本建成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主体多元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基础更加雄厚坚实。 ——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果。扩大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提升全国占比份额,为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5万亿总体任务指标的完成做出龙江贡献;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同步;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超过60%;推动体育产业向龙江新兴“支柱产业”和“幸福产业”大幅迈进。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体育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体育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加彰显,体育文化的时代内涵更加丰富。利用黑龙江丰富的冰雪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体育文化品牌活动,助力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发挥黑龙江边境省份地域优势,开展对俄体育文化交流,打造人文交流的良好平台;宣传龙江体育精神,努力将体育文化理念融入体育事业发展各个环节。 ——体育对外交往路径建立新格局。贯彻国家体育总局“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工程,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对俄为重点,辐射日本、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体育对外交流新格局,加强与外省(市)和国际间体育交流与合作,龙江体育在全国和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体育科技创新作出新贡献。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完成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点科研仪器设备提档升级,体育科技服务和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体育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不断提升。 ——体育基础性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现代体育治理体系,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体育行业作风建设成效显著,体育人才结构明显改善,体育彩票、体育信息化等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七)大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公共体育场馆、足球场、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有效利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力争在哈尔滨市区内建设体育运动中心,既能满足举办全国和全省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又能进行竞技体育训练和群众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大幅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充分利用城市“金边银角”,建设小型、简易、便民的体育设施,重点支持未达标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设完善设施。支持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等健身设施,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进一步加大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力度,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增加残疾人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专栏1  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39个。新建一批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冰雪公共服务设施,每万人足球场地0.9块。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 (八)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开展好毛主席题词纪念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冰雪活动日等重要节点日主题活动。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办赛机制,积极开展各类“云赛事”、“云活动”、“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会”,把赛事品牌做优做强。组织参与“我要上全运”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开展“社区健身活动月”活动,充分发挥社区体育赛事在拼搏精神、促进邻里交往、增强社区认同感等方面积极作用,激发社区组织协办赛事活动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三大球”在群众中普及。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形成社会资本参与全民健身的良性机制。 (九)激发全民健身组织活力。加强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实现县级及以上体育总会和乡镇(街道)全民健身组织全覆盖。探索推行“基层体育委员”制度,以县级区域为单位,根据区域人口分布情况对辖区行政村、社区划分片区,每个片区选聘一名专(兼)职体育委员。鼓励全民健身组织下沉社区,积极参与承办社区各类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完善体育社团组织发展,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各类全民健身组织参与全民健身工作的积极性,构建覆盖城乡、富有活力、就近就便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十)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探索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常态化模式。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丰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科学健身方法的选择。推进健康龙江建设,推动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充分发挥体育、医疗领域专家的权威效应以及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健身达人的明星引领效应,深入群众身边进行科学健身科普指导。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在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指导科学健身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意愿和水平。 (十一)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索建设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加强群众体育基础信息数据收集、分析、统计与指导工作,完善场地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体质测定等信息服务内容,打造健身设施电子地图。搭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互联网信息资源平台,使本地区群众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随时接入平台,查看个人体育基础信息及周边健身场所和参加体育活动。搭建卫生与体育健康促进大数据平台,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等目标实现。 四、提升竞技体育总体实力,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 (十二)创新竞技体育体制机制。坚持举省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建立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省队校办、企办、市办等多元化办队新模式。充分调动各高校、企业、地方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在重点项目上探索试行一个项目组建多支省集训队,增加重点项目省队办队数量,形成省内竞争格局。根据各类运动的发展趋势,更新原有的选材观念,进一步完善科学选材指标的研究工作,运用科学选票的理论体系选取优秀的运动员。按照各项目运动特点,完善跨项跨界选材机制,弥补一般运动员项目的选材问题,推动各项目均衡发展。夯实田径和游泳等基础大项,推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拳击等奥运项目和台球、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极限运动、电子竞技、搏击等非奥项目职业化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创办体育职业俱乐部。 专栏2  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 组建2-3个竞技体育项目省级优秀运动队;深入推进省队市(地)办、校办、社会培训机构办队,力争达到5个运动项目以上;推进体教融合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探索在体育院校和设有体育院系的高校组建足球、篮球、排球、冰球、冰壶项目运动队数量达1/3以上。 (十三)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根据我省区域和人才特点,综合评估竞技项目发展潜力和价值,巩固扩大优势项目,强化和发展潜优势项目,调整一般项目。重点发展符合我省实际的奥运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包括乒乓球、自行车、拳击、交手项目大级别等,争取滑冰、滑雪等基础大项有较明显突破,优势项目形成新的成绩增长点,提高球类等集体项目竞技水平。大力发展“省队市办”新模式,七台河市承接短道速滑、黑河市承接冬季两项兼越野滑雪。大力支持北安市打造标准化、国际化的越野滑雪场地,开展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和滑轮训练,与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形成互补,构成一南一北的雪上训练基地格局,辐射全省雪上项目。统筹协调非奥运项目发展,提高非奥运项目竞技水平。通过项目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形成省与地方、体育部门与社会共同发展竞技体育新格局。 专栏3  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 省级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按照重点项目和“三大球”项目进行布局认定,评定4-5个项目基地,优势项目评定3-4个项目基地,一般项目和非奥运项目评定2-3个项目基地。传统特色学校的评定突出冰雪项目,新认定的传统特色学校达到200所学校以上。在经费投入上突出贡献率。 (十四)建立科学训练体系。加强重点项目优秀运动队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训练体系。发挥省内体育科技资源优势,构建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加强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和医疗保障工作。将体育科技纳入全省科技发展规划,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运用转化。加大对训练基地科研、医疗、文化教育等支持,把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黑龙江省亚布力训练基地、海南临高训练基地建设成为“训、科、医、教、服”一体化一流国家级训练基地。 (十五)做好重大赛事备战和参赛工作。夏季项目参加奥运会运动员人数增加,保持一枚以上金牌贡献率;冬奥会贡献率全国领先;备战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全国运动会田径基础大项和乒乓球、自行车、拳击以及重竞技类等重点项目上保持全国中上游水平;全国冬运会竞技成绩保持第一。积极组队参加全国青年运动会,运动成绩实现新突破。 (十六)推进运动员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对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一次性经济补偿标准形成动态调整机制。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实施运动员职业发展专项规划,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退役运动员积极从事全民健身服务、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工作,逐步建立完善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双向选择、组织安置等多渠道就业结构。  五、坚持体教融合,加快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十七)提升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各方主体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场馆建设、器材、赛事的投入力度。普遍推广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推行运营管理模式多样化,使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承接和提供服务的重要主体。推动各级政府和青少年体育相关部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公益性青少年体育活动、技能培训、体质监测、科学知识普及和健身指导服务。会同教育部门打造各级联赛赛事、冬(夏)令营、传统特色学校等赛事活动。培育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少年精品赛事活动。充分运用“互联网+体育”平台,在有条件的项目上探索互联网赛制。 (十八)开展运动项目进校园活动。推行我省退役运动员支教政策,将支教范围扩大至各市(地)大中小学校,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体育课、大课间和课余学校代表队训练。拓展提升全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品牌效应,积极开展冬令营等冰雪体育活动及比赛,拓展青少年参加省级冰雪体育活动范围。积极推进“三大球”项目建设,提升青少年运动技能水平。发挥“三大球”俱乐部引领龙头作用,带动属地中小学校“三大球”项目发展,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协作,促进“三大球”项目技能培训进校园。

黑龙江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十九)深化体校改革。推进各级各类体校改革,在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同时,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以适当形式与当地中小学校合作,为其提供场地设施、教学服务、师资力量等。鼓励体校与中小学校加强合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六、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十)优化体育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将我省打造成为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和冰雪赛事承办基地目标,支持哈尔滨、齐齐哈尔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资本、科技和人才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增强,形成冰雪运动装备、冰雪场地装备等产业集群,建设全国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发展竞争性冰雪运动赛事、娱乐性冰雪运动项目、节庆冰雪活动,鼓励各市(地)引进冰雪装备企业,打造若干全国有影响力的冰雪运动品牌赛事,构建相对完整的冰雪产业集群。      专栏4  体育产业振兴工程 新编制黑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十四五”期间及2035年黑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工作蓝图,统一目标体系。支持体育创业,鼓励体育产业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创造有利于体育产业企业上数量、提质量的政策和营商环境,帮助规上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突出冰雪产业特色,打造龙江冰雪产业金字招牌,加快老牌滑雪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培育知名冰雪赛事和冰雪体育活动,尝试开发冰雪消费券,鼓励支持四季冰雪项目发展壮大。追赶智能体育和数字化体育先进步伐,鼓励智慧体育社区、线上体育、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吸引知名企业入驻黑龙江,增加线上线下体育体验和体育消费,丰富龙江体育产业发展新内容。 (二十一)深化产业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强政策支持与标准引导,为壮大体育市场主体和扩大体育消费提供政策保障。加大体育场馆扶持力度,鼓励通过谈判协商、参与市场化交易等方式,确定体育场馆及健身休闲设施使用电的价格。鼓励市(地)加强园区建设,为体育或冰雪产业进行政策扶持,推动冰雪运动装备企业和研发资源集聚发展,在园区厂房免费使用等方面进行支持。利用区位优势、老工业基地装备基础优势、冰雪运动开展传统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冰雪装备企业落户龙江。 (二十二)推进体育消费服务跨界融合。实施“体育+”工程,重点推进体旅融合、体医养融合。依托各地资源禀赋,打造国家、省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鼓励各市(地)因地制宜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将登山、徒步、越野跑等作为发展森林旅游的重要方向之一。发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加强体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健身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体育旅游品牌活动,壮大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发展体育会展业,鼓励企业创办、承办体育类展会,支持体育企业参加国际国内体育类展会。以运动康复为核心,积极促进运动康复医疗发展,鼓励企业投资运动康复项目。 (二十三)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建设体育户外运动营地、水上运动基地,提升各类冰雪场地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组织家庭露营、车友联谊等活动,举办拉力赛、越野赛、集结赛、自驾游以及冰雪汽车等赛事,培育新消费模式和延伸产业链。深度开发从幼儿到老年各个阶段生活性体育服务,加快发展体育中介咨询、体育产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体育服务业。鼓励体育制造企业加强家庭化、智能化运动装备器材的研发与制造。加快体育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打造“智能健身器材+运动健康服务”、“体育器材制造+场馆数字管理”等定制化应用场景“产品+服务”模式。 (二十四)推进体育彩票高质量发展。强化体育彩票公益属性,狠抓依法治彩,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步伐,稳步扩大市场规模。持续塑造责任为先、公益公信为核心的品牌形象,传播体彩正向价值观。拓展优化销售渠道,匹配不同产品结构和差异化营销策略,实现客户体验显著提升。夯实战略管理、风险防控、技术保障、运营管理及人才队伍等建设,加强公益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提升体育彩票社会形象,推动体育彩票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七、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提高体育宣传和对外交往工作水平 (二十五)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积极发挥体育融媒体平台作用,通过报道体育赛事,讲好体育故事,弘扬体育精神,增加体育内涵,提升体育社会影响力。突出冰雪体育文化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组织和艺术家进行体育文学、体育摄影等创作,推出冰雪体育宣传品。培育内涵丰富的新时代冰雪体育文化。做好历史资料的收集、保护和发掘,积极推进体育史志编撰工作。发挥冰雪体育文化长廊和冰雪体育博物馆作用,全面展示我省冰雪体育发展历程。 (二十六)丰富龙江体育精神时代内涵。总结提炼运动项目的文化特征、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运动项目精神内核和文化标识。以2022 年北京冬奥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为抓手,加强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龙江体育精神普及和教育。加强对运动员和青少年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教育,精心培育和发展体育公益和志愿服务文化。 (二十七)扩大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实行“请进来、派出去”的合作方式,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技术和人才,加快我省体育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利用地缘优势,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推进对俄全方位体育文化交流合作。做好与日本、韩国、朝鲜、港澳台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体育交流工作,学习、借鉴周边国家、地区优势体育项目的成功经验,促进我省竞技水平提升。围绕“一带一路”行经区域,加强与冰雪运动强国的体育交流,形成以对俄为重点,面向欧美,覆盖东北亚体育对外交流格局。 八、借助北京冬奥会效应,促进冰雪体育运动高质量发展 (二十八)推动冬季运动项目普及与发展。围绕国家提出的“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利用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活动,策划组织“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带动更多群众走向冰场、走进雪场,提高参与冰雪运动人数。深入发掘冰上龙舟、冰爬犁等传统民俗冰雪项目,推动冰雪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加大冰雪运动进校园力度,持续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通过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在全省中小学广泛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举办大中小学冬季运动会,实现80%以上的学生参与冰雪活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就近属地化成立冰雪运动俱乐部、培训学校。加强群众参与冰雪技术指导骨干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 (二十九)积极备战北京冬奥会。以实现北京冬奥会3个40%为目标,增加队伍编制,提高伙食标准。对场馆全面维修,提档升级,为国家队训练备战提供坚实保障。加强运动员回流保障安置工作,确保回流队员训练和思想稳定,使其尽快提升水平重返国家队。与国家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向国家输送教练员、辅助人员和回流队员人数再提升,动态掌握我省队员在国家队训练和心理状态,五位一体做好思想教育及后勤保障工作,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冬奥会后,调整优化冰雪竞技项目结构布局,巩固发展优势项目同时,重点发展北欧两项、跳台滑雪、冬季两项等新项目。挖掘优势大项和基础项目中的潜优势小项,扩大参加冬奥会覆盖面,培养新的成绩突破点。打造各项目省优秀运动队,巩固和完善市(地)优秀运动队,以合作、联办等形式,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市(地)、高校及体育类社会组织参与组建新增项目(小项)省优秀运动队。 (三十)加强冰雪运动设施建设。加强完善便捷、可持续运营的冰雪场地设施,满足更多群众参与、体验冰雪的需求。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建设室内滑雪馆、冰场及冰雪体育场地设施。结合训练、比赛和项目发展,加强以省、市(地)为重点的冰雪项目重点公共体育和训练设施建设,构建集训练、比赛和为大众开展冰雪运动服务一体的全省冰雪体育设施网络。发挥我省国家冰雪训练基地作用,完善配套设施,为国家冬奥战略和我省冬季运动水平提高,提供高质量保障。  九、实施科教兴体工程,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三十一)完善体育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积极适应体育领域对体育科技服务的需求,整合全省体育科技资源,优化布局和配置。发挥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龙头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资源优势,把教育、体育、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冰雪体育发展。依托高校人才优势,结合高科技手段,搭建一体化和现代化的冰雪体育发展平台。探索改革体育科技投入机制,以购买公共服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科企合作、纵横联合等多种形式,支持体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十二)提高体育科技攻关和服务能力。加大重点科研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力度,完成设在我省的国家体育总局和省级冬季项目重点实验室改造项目,升级夏季项目中心实验室,建立临高训练基地实验室,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提高实验室科学管理水平。支持改善重点市(地)体育科研条件,提升地方体育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扩大体育科技服务领域和范围。 (三十三)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运动促进健康、运动处方、科学健身指导与服务为重点,开展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以运动成绩突破为目标,在大数据采集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和评估,积极推动数据应用开发。建立省、市两级国民体质数据库、全民健身重点研究基地和运动健身科学诊断与指导系统。广泛应用体育科技数字技术,推进数字技术在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科研、体育信息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和作用提升。重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应用,鼓励各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设体育智库,为体育发展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三十四)大力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加强教练员人才队伍建设,从优秀退役运动员、优秀体育院校毕业生、社会体育组织和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优秀体育教师中选拔教练员。用足用好人才政策,引进优秀教练员。加强运动员人才队伍建设,扩大运动员选拔范围,制定各项目运动员选材标准和停训退役标准,完善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建立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一次性经济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运动员、教练员成绩奖励激励政策。加强体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公开招聘、引进、兼职等方式,强化各类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现有体育管理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体育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完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激励机制。发挥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省内高等院校体育(学院、系、部)、省内科研院所人才聚集的优势,开展联合培养、联合攻关、联合进行体育课题研究等。  十、加强体育法治建设,提升体育法治化水平 (三十五)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和合法性审查制度,确保体育发展各项决策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编制体育行政部门权力与责任清单,完善体育行政执法制度,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行政执法权限,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规范执法人员行为。大力培育、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指导体育社会组织依法开展自治。 (三十六)加强地方体育法规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体育领域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地方体育法规建设,为体育强省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健全对现行体育政策、法规定期清理制度,做好地方体育法规、规章与国家体育法律法规的衔接,协调体育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内容规定,避免重复立法和与上位法冲突。     (三十七)推进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体育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体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对运动员、教练员以及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进行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促进体育事业有序发展。创新工作理念,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体育法治宣传教育中的运用,推动“互联网+体育法治”宣传行动。 (三十八)健全体育纠纷解决和法律服务机制。推进多元化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体育调解在体育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完善体育仲裁制度。加强与法院、信访部门的工作联系,共同解决行政争议,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指导各单项体育协会完善内部纠纷处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健全完善法律顾问机制,完善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着力提升依法治体水平。  十一、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体育行业作风建设 (三十九)全面加强反兴奋剂工作。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贯彻落实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要求,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防范、及时化解兴奋剂问题引发的各类风险和危害;加强宣传教育,按照国家出台的各类反兴奋剂法律、法规和组织体系建设要求,筑牢防控兴奋剂问题的思想防线;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反兴奋剂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压实反兴奋剂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故意使用兴奋剂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督导力度,严格落实问责机制,严肃处理各类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四十)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工作。加强运动队党建和运动员、教练员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加强运动员、教练员、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普法教育,普及反兴奋剂法律知识。建立体教融合、学训一体、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文化教育新模式,促进运动员文化学习激励机制,对运动员文化学习进行评估检查,提高学习质量。 (四十一)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加强体育行业作风建设,纠正体育行业不正之风,夯实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道德根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大对赛风赛纪、反兴奋剂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强化监督和问责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裁判不公等违规违纪行为。建立惩防结合的源头治理体系,为体育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十二、为实现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四十二)强化组织领导。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强化规划落实,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对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充分发挥体育相关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完善体育部门与发改、财政、税务、人社、公安、教育、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科技、民政、住房与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外事等部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规划与政策协同,及时解决体育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四十三)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以冰雪运动标准化工作为引领,加强体育标准化工作,规范体育标准化活动,发挥体育标准化工作在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各级体育部门运用标准化手段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健全体育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夯实体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体育信息化制度体系,以国家体育大数据中心为支撑,支持各领域、地方数据分中心建设,汇聚行业数据,实现全省体育信息网络资源互联互通。 (四十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减少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保留的体育审批事项,完善网上全流程办理,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改革督促检查,完善统筹决策、分工落实、督查督办、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体育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 (四十五)加大政策保障。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完善落实体育发展的配套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多渠道资金支持体系,加大对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落实已有体育税费政策。 (四十六)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制,与文化、编制、司法等部门协商,推进体育执法纳入综合执法范畴。细化监管举措,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培训、体育中介服务等体育市场重点领域监管制度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场所监管,切实保障群众人身安全。 (四十七)强化监督评估。“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作为督促检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各项目中心和体育组织的重要内容。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健全规划多方评估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专家评价、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方结合的规划评估机制。强化规划社会监督,推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定期发布体育事业发展动态和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状况,确保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黑龙江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正式印发:http://http://tyj.hlj.gov.cn/tyj/c112451/202208/c00_31366210.shtml

有话要说...